毫無疑問,當年他是站在司馬懿一邊的。
然而現在,司馬懿已死。
一朝天子一朝臣。
司馬氏若是信任郭淮,就不會先派司馬昭,後派司馬孚前來了。
如果鄧艾、司馬孚擊敗姜維,拿下自己,那麼整個雍涼的壓力就會轉移到郭淮身上。
郭淮或許對曹魏有幾分忠心,但為了郭家的利益,絕不會跟司馬師掀桌子大打出手……
“那我們去不去?”劉珩摸著自己亂蓬蓬的腦袋,迷惑道。
張特、孟觀、龐青的目光齊齊轉向楊崢。
“去!”楊崢堅決的吐出一個字。
不去,就是授人以柄。
去了,說不定還能渾水摸魚。
楊崢就不相信有蜀軍在場,司馬孚和鄧艾有膽量先搞掉自己。
“子產,北面之事就託付於你了!”楊崢對張特拱手道。
北面還有一支人馬——胡奮。
在軍事上,楊崢從不敢小看胡奮,但沒有衛瓘,明刀明槍的來,楊崢對張特、對自己的府兵更有信心。
張特鞠躬拱手道:“將軍放心!”
親衛營、驍騎營隨楊崢南下,直奔河關。
河關懸在枹罕頭頂上,也是河首之地最重要的渡口。
楊崢剛剛到達,司馬孚的軍令又來了,讓楊崢即刻出兵攻打枹罕。
既然來了,當然也不怕司馬孚玩驅虎吞狼。
反正命令楊崢都聽,至於結果如何,就不是常人能預料的了。
“周旨,帶五千步卒明日拂曉佯攻枹罕,多備旗號。”楊崢下令道。
“唯!”周旨拱手應命。
說到虛張聲勢,楊崢又想到了劉珩與五百鑼鼓手。
這玩意越用越趁手。
“劉珩,你引五百鑼鼓手,於北塬山上鼓譟吶喊,也插滿旗幟。”
不得不說,姜維把戰場選在枹罕非常明智。
一來是楊崢的家門口。
二來,當年楊崢在枹罕當了兩年的西部都尉,對附近的地理瞭若指掌。
這年頭行軍打仗,掌握地利,基本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劉珩老大不情願的領命。
雖說是明日進攻,但當夜,楊崢就派出大量斥候,哨探枹罕周邊的情況。
經過此事,姜維算是給楊崢上了生動一課,怎麼跟盟友相處。
翌日,天矇矇亮,枹罕周邊便熱鬧非凡。
敲鑼打鼓,烏煙瘴氣的。
西面,周旨打的風生水起,有來有回,但除了陣亡幾十匹馬,其他的一點兒傷亡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