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楊崢以羌胡起家”,擊中了胡奮的心絃。
武人都是爭強好勝的,既然楊崢能以羌胡而起,他為何不能?
“中策!”
衛瓘輕撫了一下唇上兩撇鬍須,“取中策,則勝敗在五五之間。”
胡奮用力的一揮手,“當然是要戰場決勝!”
“楊崢能四五年間崛起於西平,必有過人之處,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是以細作絕不能少,屬下擅自作主,已經部署。”衛瓘目光轉向南面。
南面為群山阻隔。
冷龍嶺、烏鞘嶺諸峰常年白雪皚皚,積雪所化的河流滋養南北兩面的大片土地。
時值七月,祁連山脈南面青翠的麥苗如萬頃波濤此起彼伏。
烈日下,奴隸們穿梭期間。
驅蟲、鋤草、引水灌既,全都依靠人力。
不過楊崢覺得這時代的莊稼,遠沒有後世的茂盛。
後世莊稼經過選種育苗,各種化肥除草劑,畝產六七百斤以上。
現在能達到三百斤就是上等良田。
西平平均畝產兩百多斤。
“今年精耕細作,只可惜雨水不足,不然產量高於去年。”魯芝身邊一個文士道。
“張煥、字明起,武威張氏旁支,現為西平掾吏。”魯芝介紹道。
掾吏不是實職,算是魯芝的副手。
張煥拱手道:“拜見主公!”
“先生免禮。”楊崢客客氣氣道,杜寬的招賢司還是發揮了些作用,最近從涼州而來計程車人忽然增多了些。
其中不乏有才學之士,分別調入各司為掾吏,以後根據能力大小提升。
“煥來涼州末學後進,能得主公重用,實乃三生有幸。”張煥一臉感激。
重用就談不上了,楊崢用人還是比較謹慎的,沒有真才實學,想進一步還是很難的。
“西平百廢待興,以後還需多多倚仗先生。”楊崢也虛應了幾句。
魯芝咳嗽一聲,張煥識趣的拱手退下。
杜預看了看張煥,又看了看楊崢。
楊崢會意,“諸位先退下。”
從人與親兵皆退後二十餘步,只有魯芝、杜預、楊崢三人。
“涼州、雍州與西平非比尋常,北來之人,還需多多留意。”杜預隨口一提。
魯芝道:“西平武人眾多,正缺文士,不可因猜忌而閉塞門戶。”
杜預拱手道:“小子失言,魯公勿怪。”
魯芝笑道:“秉公而言,元凱勿怪。”
楊崢道:“魯公之言有理,但元凱之言亦不為錯,小心防備總是對的,我會令孟觀細心查證,然後方可大用。”
楊崢也沒太當回事。
細作肯定是有的,也不可能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