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令夕改,會折損他這個內務府總管的威嚴。
只是有時候,好心未必就能辦好事。
除了馬齊,禮部滿尚書佛倫跟漢尚書張英也在。
大臣病故,雖無輟朝之例,可阿蘭泰畢竟是在任上薨的,且辦事敬謹,今日特停辦事一日。
康熙看著兩位禮部尚書道:“著馬武同內大臣一員、侍衛十員,往奠茶酒;賜鞍馬四匹,銀兩千兩;至發引時,直郡王胤褪、七貝勒胤祜,乾清宮侍衛十員、並五班侍衛往送”
一條一條,都是恩典。
尤其是馬武同內大臣奠茶酒,這是代聖駕親臨。
最後,康熙道:“禮部擬諡號呈上來。”
兩人躬身應了。
康熙也沒有心思再說其他,擺擺手,叫人跪安了。
生老病死,都是不可阻擋之事。
康熙初年的大臣還罷,都年高體邁,到了終老之時;可像阿蘭泰這樣康熙十幾年才提拔起來的臣子,也開始謝世。
康熙心中嘆了口氣。
好像時間過得越來越快。
還清楚記得過年的情形,結果這就又到年底。
他想到了寧壽宮的太后,今年已經五十九,又想起了公主別院的大長公主,已經六十八。
大長公主在宮裡歇這幾日,康熙曾打發太醫去請了脈。
脈象並不好。
大長公主老了。
五臟六腑都是毛病。
尤其是氣疾,很是嚴重。
這會使得她時常夜不安枕。
這是宿疾,不好調理,太醫下了潤肺跟安眠的方子,不過效果微弱。
既是不想處理國政,康熙就吩咐魏珠翻出了巴林部太福晉的摺子。
罷了。
早日敲定此事,也讓大長公主寬懷。
康熙就提筆,在太福晉的摺子上寫了幾筆。
隨即,他讓魏珠拿了兩張新的聖旨,提筆寫了賜婚旨意,只是在底下落款的時候撂下筆。
既是說今日特停辦事一例,那還是明天派人傳旨。
木。
次日,魏珠拿著聖旨去了大長公主所在的別院。
大長公主與榮憲公主代巴林郡王的同母弟三臺吉接了指婚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