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方法,徐佑也可以用到接下來的研究之中。
只是,徐佑需要增加更多維度的變數。
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壓強了。
在之前的模擬模型中,徐佑將物質的壓強預設為標準大氣壓。
因為當時的徐佑覺得,高壓下的超導性質,其研究意義並沒有這麼大。
直到當徐佑在高溫超導的研究中,遇到了“超導臨界溫度上限”這一困境時。
徐佑知道,必須要尋找破局的方式了。
而高壓超導的研究,就很可能是破局的一把關鍵鑰匙。
在上一版超導材料模擬模型的基礎上,徐佑繼續對模型進行著最佳化。
徐佑希望,新版的模擬模型不僅能夠預測出材料的超導臨界溫度,更要能夠計算出材料在不同壓強下的超導臨界溫度。
透過海島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功能,讓海島人工智慧,能夠像之前對於圍棋局勢的評估一樣,對於每種超導材料有一個全面的評分。
評分的標準,則是每種超導材料的應用價值。
徐佑綜合常壓下的超導臨界溫度、高壓下的超導臨界溫度、物質本身的各項性質等因素。
即使不能在常壓下常溫超導,如果能在較低的壓強下實現常溫超導,那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發現了。
經過不斷的努力。
徐佑終於完成了新的超導模擬模型。
新的模型,是基於海島人工智慧的獨特演算法,能夠藉助海島量子計算機的超強計算能力,完成不可思議的龐大計算量。
與之前給定物質的結構,來估算超導臨界溫度不同。
新的演算法,可以直接根據海島人工智慧自己的評判標準,去推測高分超導物質的結構。
這種思維方式,非常類似於競技遊戲中,尋求最優下法的邏輯。
完成了程式的編寫之後,接下來就是等待海島人工智慧完成它的計算了。
“也不知道,這一次海島人工智慧,還能像之前那樣表現出色嗎?”徐佑心說道。
現在的海島人工智慧,就像是徐佑的一個科研助手一樣,承擔著重要的科研任務。
在很多方面,海島人工智慧甚至比徐佑還要更加優秀。
徐佑心中隱隱覺得,海島人工智慧並不是一個毫無感情的軟體,也有著它自己的“靈魂”。
解決複雜的計算問題,就是它最喜歡做的事情。
經過數天的計算之後。
海島人工智慧已經得出了大量的計算結果。
徐佑迫不及待的開啟軟體介面,瀏覽著海島人工智慧得到的答案。
“99.6分?”
徐佑最先注意到的,就是海島人工智慧得出的最高分的一種超導物質。
而當徐佑仔細的檢視著,海島人工智慧計算出來的詳細結果之後。
徐佑也不禁驚訝得長大了嘴巴。
“0.1013MPa的情況下……超導臨界溫度,達到了258K?”
對於258K這個超導臨界溫度,徐佑倒沒有特別的意外。
因為在實驗中,如果壓強足夠高的話,實驗組已經將物質的超導臨界溫度,做到了300K以上。
只是,這樣的超高壓實現的難度太大,目前為止還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
但這個計算結果,最大的亮點不在於超導臨界溫度,而在於壓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