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想逃命,抱著萬一的希望:“中國人還在睡覺呢?則我們可以逃之大吉。”
二十八艘戰列艦還有三十艘巡航艦駛離港口,然後遇到了南華戰列艦與巡航艦的阻截。
法國巡航艦派不上什麼用場,一下子就散開了,而戰列艦還是抱團走,試圖互相掩護,增加逃跑的機率。
此時南華戰列艦強勢攻入,發揮他們艦多的優勢,採取二打一的架勢,即二艘戰列艦去攻擊一艘法國戰列艦的形勢,採取穿插滲透的方法,不斷地將他們分割開來,再炮擊和開槍射擊他們。
還沒駛離港口多遠,南華艦就順利地與所有的法艦成“三人行”,即法艦在中間行駛,兩邊各有一艘南華戰列艦與法艦並排行駛,互相攻擊。
法艦左右開弓,打得不亦樂乎。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也容易,法艦上軍官與水手的素質太差了,換作是以前的西班牙人、荷蘭人和英國人,南華戰列艦哪怕是數量多過他們,也難以形成這樣的戰鬥場面。
既要分割敵艦群,又要與航向莫測的敵艦保持同向與距離,加以攻擊。
法艦上一片混亂,經驗匱乏的軍官們胡亂地下達著含糊的、前後矛盾的命令,水兵們無所適從,又眼高手低,甚至出現法艦轉向後,速度很慢,還得南華戰列艦停下來等他們!
用“東南亞163”號上艦長孫志成上校的話來說:“我TM的去睡上一覺,可能法國人還沒有前進!”
有二艘南華戰列艦無法與法國“坦蕩”號戰列艦並排行進,不是中國人水平差,而是“坦蕩”號戰列艦在原地轉圈,無法順利前行。
“坦蕩”號在海上亂轉,被碰上那就得不償失,因此這二艘南華戰列艦無奈地下帆等待,等它行駛象個樣子再行追逐與交戰!
風帆時期想要操縱一艘大帆船絕非易事,想讓一艘三桅戰列艦動起來,需要經驗豐富的軍官下達命令指揮,還要有眾多的水兵按照命令默契配合,缺一不可。
為什麼要說百年海軍,這些軍官與水兵的成長不是突擊訓練就可以完成的,比如南華海軍戰列艦艦長全都要求有環球航行資質,還要有去過風暴莫測的北太平洋獵殺一隻鯨魚的記錄(鯨魚寶寶問:“我犯了什麼錯?)否則不能成艦長。
如此培養一名戰列艦艦長,首先你得有錢,有錢支援你的艦隊去環球航行,不是說過帆船底艙有壓艙石用來穩定帆船的嗎?那些環球旅行的南華訓練帆船的壓艙石不是石頭,而是大砣大砣的銀球,這是有備無患。
萬一航行中途出了什麼事,就把銀球來派上用場:收買、購貨什麼的,只要能夠用銀子搞定的事就不是麻煩。
在皇帝顏常武看來,每一名戰列艦艦長都是無價之寶,他寧可花費不菲的銀球,也要讓他的海軍平安無事,即花錢消災。
南華海軍就是透過不斷地、高強度的訓練後形成,由於採取了種種保護措施,成熟的軍官與水兵越來越多,加上南華是海上立國,民間也有大批合格的海員可供海軍挑選。
歐洲四大海上強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與英國由於海外殖民地多,具備了遠航能力的軍官與水兵多,但法國人從來不是海上強國,戰列艦來自造艦狂潮,艦上軍官許多都是貴族轉職而來,水兵則多是強徵而來,訓練又不足,素質很一般。
更糟糕的是艦上條件差缺員,本來就不夠人數,剛一出港又被中國人用炮彈與子彈撂掉了一批,結果,“坦蕩”號上的軍官與水兵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戰列艦,只能原地轉圈,圍觀的兩艘南華戰列艦上的官兵們無所事事,急得甚至想派人過去幫他們操縱了!
用艦上某個軍官的話來說:“我十歲兒子的操艦技術都比他們強!”
高盧雞什麼不好學,學人家玩戰列艦,落到這樣的下場,真是可笑,可悲,可慘!
炮聲轟隆作響,法國戰列艦奮力前進,紛紛陷入了被南華戰列艦二打一的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