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板上阮大鋮用戈陽腔來《燕子箋》,他親自起鼓執板,頓足而唱。抑揚頓錯,就連楊康榜這樣的滿不懂,也聽得津津有味。
至於楊天生,他見狀技癢,也在甲板上演起了高甲戲!
高甲戲,流行於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方言區,以及東南亞閩南移民聚居地。
高甲戲前身是“宋江戲”,明朝時期,閩南沿海農、漁村莊,每逢迎神賽會喜慶節日,村民們有裝扮梁山好漢遊行於村裡的,間或就地作簡短表演,由此出現兒童演出宋江故事,時稱為“宋江仔”,又為“宋江戲”。
宋江戲以武打為主,其套數多采用民間的“刣獅”,即由藝人裝扮成武士,手執各種武器,分別與雄獅搏鬥(李連杰的獅子爭霸咩),
楊天生上臺先玩起了南拳,他雖然年齡已過半百,保養得很好,拳勢剛勁有力,虎虎生風!
然後又穿起了船上護航武士的護甲,借了士兵的紅櫻槍來耍花槍,還挎上了弓箭,但見槍頭紅光閃閃,精芒大現,突而把槍往天上一扔,落下下正正釘在他的面前。
再來一個犀牛望月,背射一箭。
箭出,一羽飛鳥掉到海里。
好一齣花榮射鵰!
戲演得好,還得有好的樂曲,阮大鋮親自為他楊天生伴奏,時而琵琶,時而二絃,該激昂的時候令人熱血沸騰,該溫柔時膩聲陣陣,輕快活潑,那些樂器在他手上,流露出的是天簇之音!
觀眾就是使節團的隨員、護衛和水手們,在一條旅途的海船上能夠觀賞到如此高水平的演出,真令人開心!
兩位大人白天幾乎一半的時間都在練功、演戲,悠閒自在得不得了。
楊康榜並不待見兩位大人的不務正業在大玩Cosplay,他對此不以為然,但無妨他諛詞如潮,狂拍兩位大人的馬屁。
當然得去擦鞋,別人想都沒這個機會。
楊天生的頭銜大得嚇人,至於阮大鋮的名聲並不好,他曾是東林黨干將,卻一手把東林黨給埋進了土裡,這種吃碗麵反碗底的行徑令人不齒,但他卻搏得了一個高官厚祿,現為禮部尚書,正是楊康榜該管的堂官。
他拍得兩位大人舒心,乘機問道:“楊大人,對於這次出使,聽聞老毛子具有貔貅特性,有進無出,對土地特別貪婪,就不知楊大人有何秘訣讓他們變出一個肛門來拉東西呢?”
貔貅是一種神物,此獸無肛門,吃東西有進無出。
說得有趣,楊天生哈哈大笑,但笑而不語,而阮大鋮傲然地道:“這世上只有兩個國家,一個是中國,一個是外國,老毛子的力量都沒有外國的十分之一,我們要擔心他們?要擔心的是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