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走一步看三步,熊文燦太清楚官員們的德性,相信他們,不如相信顏常武的承諾!
罷了,就這麼著!
他輕咳一聲,鍾先生把先前預定好的官職講出來道:“顏督軍,如若東南府歸明,乃功在千秋之事,督軍深明大義,值得嘉許!巡撫大人慾與本省都司商議,設立臺灣衛,可表奏你為驃騎將軍,實授臺灣衛指揮使,福建海防遊擊,你原有的管轄部隊,皆歸你管,他人並不插手,你看可好?”
見到顏常武有點不解的樣子,鍾先生耐心給他講解。
這驃騎將軍是武官散職,官居二品,雖無實權,可品階高,和巡撫同級,知道顏大少傲氣,就給他一個高職司,讓他不必受他人之氣。
明朝官員是文貴武賤,往往有武官衝著比他低幾級的文官口稱“下官”,武官見到同級文官,根本硬氣不起來。
但得看情況,顏大少可不是普通的武官,他等於武裝割據,腰板特別硬。
臺灣建衛,乃福建都司之事(都司者,明朝行地方三司治理,有布政使司管政,都司管軍,按察使司管司法,但都司漸失實權,特別是該省有巡撫或者總督時,都司等於廢的),實際上熊文燦即能決定。
衛指揮使司機構定員為:指揮使一人(正三品)、指揮同知二人(從三品)、指揮僉事四人(正四品)、鎮撫二人(五品)還有經歷一人(從七品)、知事、吏目、倉大使等。
顏常武為衛指揮使,將五鎮定為衛所,則他可以管轄所有事務,同時,衛指揮使往往世襲,意思是臺灣是他的一畝三分地。
至於“海防遊擊”,指的是遊擊將軍,率遊兵往來防禦,此銜頭讓他能夠名正言順地指揮海上部隊。
明朝的武將設定有總兵、副總兵、參將,遊擊、守備、千總、把總等等,為設定顏大少的官職,熊文燦也算是煞費苦心了。
對此,顏常武表示滿意,但他指出道:“東南府之事,只歸我管轄,其他人不可越界,否則,莫謂我言之不預也!”
……
顏常武桀驁不馴,熊文燦如梗在心,但很快地,他心甘情願地表奏顏常武為驃騎將軍、臺灣設衛,顏常武為衛指揮使和福建海防將軍。
因為顏常武送了三件大禮給他!
一是琉球人向朝廷表示恭順的奏摺,朝廷也要面子的,海外國家恭順進貢,營造萬國來朝的良好氣氛,絕對是好事。
二是德川幕府向大明表示恭順,在奏摺上,德川幕府自稱是“外臣”(他淡化了天皇),表示願於大明友好往來。
二是東南府送給他的“土產”,在一大堆的牛奶糖、白糖、紅糖、鹿皮、幹鹿肉、海味、朗姆酒等土產中還有一種土產,用大箱蓋著,特別沉重。
開啟箱子,金光耀眼,一清點,足足五千兩金子!
好大的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