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劉鎮東受任徐州,平亂安民,屯田勸農,深得百姓之心,袁公路遣孫伯符擊逐劉揚州,而劉鎮東持義出兵,助其討逆。曹司空卻乘徐州空虛而舉兵來襲,敢問明將軍,曹操此舉,該是不該?”
劉備接任徐州的時候,陳登派人來向袁紹稟報過,當時是得到了袁紹贊同的。
後來劉備又打敗袁術,將他趕到了廬江,大大削弱其勢,已難與袁紹相比,這一點上,袁紹對劉備也很有好感,覺得是劉備幫了自己一個大忙。
現在曹操乘人家空虛而襲,確實不太應該。
“文安有話不妨直言。”
袁紹心裡雖然認為不該,嘴上卻不肯直說出來。
“乘虛而擊,此乃事之常理,有何不該。”郭圖突然語氣中帶著譏笑說道。
“公則如此說,乘虛而擊乃事之常理,那是該為之事了?”
周平臉上掛著微笑,對郭圖問道。
“不錯。”郭圖答道。
“既然如此說,如今許都空虛,明將軍也應該乘虛而擊了。”
周平正好把話引到了自己要說的事情點上。
袁紹靜靜看著,不阻止郭圖之言,反正聽說周文安很有智謀,現在正好見識一下。
“人之為事,必有利可圖,將軍若乘虛攻許,會有何利?”現在說話的人是許攸。
“哈哈哈……”周平突然大笑,接著說道,“曹操本不過是明將軍之屬而已,若非明將軍,他如何能當上東郡太守,又如何能當上兗州刺史。呂布襲奪兗州之時,明將軍更是助他擊退呂布,明將軍數次救他於危難,使其死而復生。”
“可如今呢?曹操挾制天子,總攬朝政,賞罰由心,攻討隨意,濫殺忠臣。天子受其囚禁,有口而不能言,朝中眾臣,盡是其黨,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明將軍袁氏世受國恩,累世三公,如今又聚集了天下智勇之士,豈能坐視天子受囚而無動於衷?”
“子遠既然言利,那我就說一說,曹操得天子而身登天下臣首之位,若是明將軍得天子,天下還有誰敢不服聽將軍之令。據我所知,曹操迎天子都許之後,立刻以天子名義下詔責罵明將軍,他又自為大將軍而明將軍卻只可為太尉。”
“雖然曹操後來讓出大將軍之位而退任司空,那是他怕了明將軍嗎?我看不見得,他只是知道如今力不能與明將軍相敵,因此而隱忍之策罷了。只待徐州為其所得,南陽又為其所破,那便是曹操舉兵向鄴之時了。”
周平的話說得袁紹冷汗直流。
因為周平說的這些都是事實。
可以說,曹操是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可是現在,曹操似乎已在自己之上了。
如果再讓他發展壯大,打下了徐州和荊州揚州,那自己這北方四州之地恐怕也要被他來攻了。
曹操如今已非洛中阿瞞,不再是自己的小弟了!
“危言聳聽!危言聳聽!”
周平又聽到了在荊州時一樣的論調,仔細一看,喊話之人是郭圖。
“曹孟德多次得明將軍相助方有今日,他又怎麼會舉兵向鄴?況且即使他真的舉兵來攻,明將軍有精兵十萬,又何懼於他?足下如此聳人之言,不過是想要讓明將軍出兵助你解徐州之圍罷了。”
“哈哈哈……”周平再次大笑,“徐州之圍易解,想必諸位已經知道曹操部將張遼戰死之事,曹操雖是乘虛而來,卻無城可破,反而兵敗將死。鎮東將軍為何留兵於九江,沒有盡數回救徐州,那是因為知道徐州可守,曹操必將無功。”
“我今日來此,並非為解徐州之圍,為的是擊滅曹操,解救天子,早日平亂。只要明將軍出兵向許,曹操必將急退,此時鎮東將軍領兵追擊,必可將其擊滅。曹操若滅,明將軍可暫迎天子於鄴,待洛陽重修之後再歸洛陽。如此明將軍之功無人可及,天下也會俯首拜服,袁氏更是天下首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