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有文亦有武,這裡面還增加博弈論,兵法三十六計,對抗戰這種適合將軍類學生學習的科目。
可以說這所學校,培養的並不是普通的學生,而是一位兼備文武,進可帶兵打仗,退可治理民生的儲備官員!
只要從這所學校畢業的學生,屆時根據在校表現,都能直接到紀國朝廷裡做官。
雖說先前梁秋已經開設了科舉制這類決策,但那終究只是一個過渡的方法,與現在他開辦大學培養專業學生不同。
前者算是在消化紀國這些年來,那些有能力卻沒機遇的人才。
或許這類人才積累了不少,但是終究還是會招完的。
而之後每舉行一次科舉,招募來人才的水平能力無疑都能下降一截。
就如同種糧食一般,如果不給土地休息,連續種植的話肥力肯定會下降,到時豐收的產物也會變少。
其實這種現象不說梁秋能想到,就算是在歷史上,宋代時期的科舉往往都是三年舉辦一次,為了就是給時間讓考生沉澱。
所以與其到時候傻傻的等待三年,那梁秋還不如自己放低要求,招收一批夠資格的預備人才到自己創辦的學校進行學習。
既然無法提升上限,梁秋就換個思路,提高這群人的下限!
梁秋不敢保證這樣一定能教出什麼絕世的治理人才,但是有著專業水平老師的教導,這些學生絕對會比那些自學成材的人能力更高。
當然對於這所能改變自己國內未來人才變革的大學,梁秋是十分上心的。
他甚至在其中投入了幾名打更人充當學院老師,為的就是防止裡面出現什麼不公平的事情。
要知道在原本梁秋生存的世界,他每隔一段時間就能從wb熱搜上看到,某某高校職權人物受賄!又或者是包庇隱瞞學生惡績的情況出現!
所以梁秋留了一手底牌。
畢竟現在的紀國終究還是有著大部分世家存在,有這麼一個可以直接讓自家子弟去做官的渠道,這些人肯定會擠破腦袋把自己家的孩子送進來。
估計過不了多久就會出現什麼,只要考上了大學,你後半輩子就無憂的傳言出來。
當然梁秋也想從根本上解決這種事情,但是他卻不可能一口氣將這些沒有犯錯的世家全部剷除,要是那麼做的話,自己剛剛穩定下來的國家又會變得動亂。
這是梁秋最不想看見的,清除害蟲這種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成的,所以梁秋能做的只能把這所學院嚴格化管理。
如果到時候真的有人要給管理層送錢,那梁秋只能笑笑。
錢我們會收,至於學位?及格了自然能進,不及格就滾犢子吧。
當然收進來的錢是不會退,他這麼好心,總不可能讓他們空手而歸吧?
至少要讓這些人花錢買個教訓回去。
帶著許安幾位護衛逛了一圈皇城大學。
或許是因為梁秋的特別叮囑,這所完全現代化的建築竟是讓他自己有些回到現實裡上學的感覺。
不僅是教學樓宿舍樓還是空地上的操場,以及那綠化草坪,更別說那一流的食堂水平!
這裡的環境水平估計除了皇宮,都能排到第二里去了!
可以說來這裡讀書完全是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