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啟也知道,朱元璋在擔心什麼,所以還沒等朱元璋提問呢,就自己先說到:
“當然,兒臣建議讓道同來審判朱亮祖。
也並非是還原宋朝時候文官牽制武官的傳統。
父皇您重視律法,而這地方縣令就是我大明法律,在這地方基層的體現。
若是像朱亮祖這樣的高官犯了法,縣令也能夠依照著大明法律來審判他的話。
有這樣的例子在前面,以後全國各地若是有如此事情發生,也有依據。”
朱啟的意思也很簡單,並非是拿文官壓制武官,而是要強調拿法律來壓制武官。
而朱元璋正是非常贊同法家治國的思想,更是堅定的外儒內法的支持者。
從他自己登基以來,就制訂了各種各樣的法律,就可看出來。
朱元璋是希望能夠出臺一部完整的法律,後世子孫萬代都可以依照這個法律來辦事,維持王朝統一和繁榮昌盛的。
在這個年代,想要將法律的權威性給立起來,當然不是那麼輕鬆的事情,即便是現代,想要將法律的威信在人民心中樹立起來,也是一件漫長而且困難的事情。
但困難就不代表不去做了,如果多幾個人去努力的話,總有一天會實現這樣的目標。
朱啟一番話說完之後,朱元璋稍稍思慮了一下,也覺得是這樣的道理,與其自己出面,將朱亮祖給收拾了,倒不如立起法律這面大旗。
讓後來者都知道,即便不再皇城腳下,也不能隨便胡作非為。
但這朱亮祖未必願意服從道同的審判,不過這也不用太過擔心,朱啟既然這樣說,那心裡自然是已經有了考慮了。
朱元璋也就不再猶豫,讓朱啟全權負責這件事情。
朱啟自然是高興的領命下來,本以為要好多天才能夠等到朱元璋的命令。
卻沒想到朱元璋自己跑了過來,看來朱元璋心裡面也是對關稅這件事情非常上心的。
也幸虧自己到了廣西之後,第一時間就去安排人處理關稅的事情了。
要不然自己啥都沒幹,光顧著找藍仙兒的話,現在肯定是要捱罵的。
關稅的事情,之後再跟朱元璋彙報,而現在,主要就是將這個朱亮祖給處理了。
朱啟於是兵分兩路,一面安排人前往番禺縣去找縣令道同,讓他準備好審判朱亮祖。
而另外一面則是自己去找朱亮祖,將他帶去番禺縣。
於是過了幾天之後,一大早,朱啟便又帶著人來到了朱亮祖的家門口。
這朱亮祖剛剛才放下心來,想著只要等著遼王殿下,帶著皇帝的旨意過來,然後將道同收拾就好了。
至於說自己的小舅子,那肯定只能放棄了,花了一晚上的時間才成功說服了自己的妻子。
不願意被說服也行啊,那就掃地出門就是了。
卻沒想到,這才過了短短几天時間,遼王殿下又過來了,朱亮祖趕忙起身去迎接,就見到遼王殿下在門口一臉喜悅的表。
將遼王殿下引進門內之後,朱亮祖就趕忙詢問有何喜事讓遼王殿下如此高興。
遼王殿下便緊跟著說道:
“自然是大喜的事情啊!實不相瞞,錦衣衛剛剛查到,這道同居然和北元那邊有書信來往,這是證據確鑿,連書信都已經被我們給截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