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小心思被朱元璋發現之後,朱啟也是挺不好意思的,有些尷尬的笑了笑,然後說道:
“兒臣主要還是想著為國盡忠的,至於說其他的,也只是順帶而已。”
朱元璋倒是沒有拆穿朱啟的小心思,而是很認真的問道:
“不說這些了,你寫去應天府的奏章,我已經看了,老三,你跟我好好說說,這番禺縣和這朱亮祖之間到底是什麼事情?”
這事情已經明擺著的了,朱啟也沒有猶豫,直接把前因後果說了一遍,就是朱亮祖袒護自己的小舅子,毆打朝廷命官。
不僅如此,還充當地痞流氓的後盾,欺壓百姓,這些事情都是罪證確鑿了。
自己手上還有書面證據呢,更別提那些番禺線百姓們的證詞了。
鐵證如山,沒得翻。
朱啟一番話說完之後,朱元璋的表情已經是越來越氣憤了。
他重重的哼了一聲,然後說道:
“這朱亮祖以前在行伍的時候,我就跟他說過,幹什麼事情不能任意妄為。
尤其是現在,當了侯爵,更應該以身作則。
但他就是不聽,想著自己是功勳武將的身份,現在竟然幹出這等事情,魚肉百姓,我絕對不會輕饒他。”
朱元璋說完,就打算讓身邊的錦衣衛進去抓人去了,不過朱啟這個時候趕忙說道:
“父皇,您稍等一下,我覺得現在這個時候去抓朱亮祖並不是合適的時候。”
朱元璋愣了一下,隨後問道:
“為何?”
朱啟正色說到:
“這朱亮祖在應天府的時候尚且安分守己,但到了兩廣地區,這才不過一年時間,就如此任意妄為。
無非就是因為那句老話,所謂天高皇帝遠,覺得他跑這麼遠的地方,父皇你就管不到。
不過如果現在父皇您出面把他抓了起來的話,回頭換一個守備過來,沒準還是和朱亮祖一樣,魚肉百姓。
倒不如將此事交給番禺縣縣令道同來做,如此這般,才能讓以後過來的封疆大吏們能夠有所警示。
就算是守衛邊疆的將軍犯了法,也一樣要受到大明律法的制裁。”
朱元璋聽了朱啟的話,也覺得是這個道理,不少的武將勳貴們到了邊疆之後。
朱元璋都會擔心他們任意妄為。
但如果用文官去壓制他們的話,又難保不會出現宋朝那樣的情況,重文輕武。
導致國力一直衰弱下去。
其實,在明朝初年的時候,朱元璋就很重視武將和武力的建設,並沒有延續宋朝那般重文輕武的傳統。
只不過到了明朝中後期,免不了還是朝著重文輕武的方向發展,文官集團佔據主要力量,而武將們都成了文官集團的附庸。
在明末尤其如此。
谷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