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主編拿起材料細細看了一遍,眉頭頓時緊蹙起來:“同建啊,一個月前,你就要寫蘭花的電視機的文章,為此咱們報社還特意向上面申請了額度,特批了一臺蘭花牌電視機。
說句實在話,蘭花電視機從色彩顯示確實比我家那臺小日子貨要好很多。
聽說電視機裡採用的映象管還是蘭花電視機廠自己生產的。
對於這樣的電視機,我們確實應該大力宣傳。
但是。
蘭花電視機廠畢竟在寧州城,我們就算是派人去寧州採訪電視機廠的同志,一來一回也要花費不少時間。
”
“不用去寧州了,蘭花電視機廠的劉洪昌現在就在京城。”
“真的?前陣子我們還跟蘭花電視機廠的接待處聯絡過,據蘭花電視機廠的那位女科長說,劉洪昌整天忙得四腳朝天,怎麼會來京城呢?”
劉同建把王衛東的來意講了一遍。
聽得周主編雙眼放光,嘖嘖稱奇:“嗨,這個劉廠長還真有點意思啊,就算是蘭花電視機廠憑藉彩色電視機在國內一炮而紅,但是它畢竟是一座地方性的小型工廠,現在竟然準備建造研發中心,簡直是在開玩笑。”
劉同建搖搖頭道:“開始我也以為蘭花電視機廠是突然奇想,後來跟劉洪昌建了面,我發現此人是個特別務實,而又有遠見的人。
在他看來,在未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如果我們不能大力大力發展科技,那麼輕則得忍受國外大公司的剝削,嚴重一點的,甚至會被捏脖子。
”
這番話讓周主編連連點頭,他是從一窮二白時代走過來的人,自然明白落後必然會被捱打的道理。
“看來這個劉洪昌還確實是個人物,他現在做的事情,是利國利民的。咱們做報紙的,也應該盡一份力,下一期報紙的印刷是在後天,你馬上找劉洪昌,做一期專訪。”
“明白,我這就去。”
劉同建重重的點點頭,出了報社,騎上腳踏車便前往賓館。
可是到了賓館後,才發現王衛東跟管婷婷一塊出去了。
“真是奇怪了,他們明明是來辦事情的,為什麼要去逛公園呢?”
聽服務員說兩人預定了公園的門票,劉同建坐在賓館的大廳裡,疑惑的撓了撓頭。
他百思不得其解。
.....
另一邊。
王衛東帶著管婷婷從人民公園出來,本來打算回賓館的,管婷婷突然奇想,想去天橋看雜耍。
這年頭政策已經放鬆了很多,天橋作為民俗表演的聚集地逐漸熱鬧起來。
來到京城,不到天橋逛一圈,那等於白來了。
天橋早在明朝永樂年間便已經存在,其原本只不過是普通的橋,只因當初只允許天子在此行走,所以名曰天橋。
那個時候的天橋是相聲、大鼓書、抖空竹、摔跤、打拳外,還有三絃、河南墜子、說青、跑馬、高蹺、蓮花落、竹板以及賣膏藥的場子。
解放後,原先天橋兩邊的商販和房屋進行大規模的改造,更適合普通老百姓娛樂。
王衛東跟管婷婷一路走一路看,還從賣黃米麵切糕的攤位上買了半斤切糕,準備回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