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能收到一二得意弟子,能讓老夫這一脈流傳下去,也就足矣。”
說完,荀況大有深意的看了韓非一眼。
韓非臉色微微一紅,低下了頭。
李斯和韓非,荀況兩大弟子。
但這兩位卻都成為了法家大能,須知他們的恩師荀況是當代最負盛名的大儒!
這兩位弟子確實有名,卻並沒有真正繼承荀況的文脈。
韓非的難為情,也就在此。
別看韓非還穿著儒者的衣袍,但他其實已經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法家中人了。
李建將這一切盡收眼底,但並不想管。
人家師徒之間的事情,他們自己解決。
李建對著荀況道:
“敢問夫子,若是你辭官離開臨淄,一切能順利嗎?”
荀況自然知道李建的意思,笑道:
“無妨。其實學宮之中很多人早就對老夫不滿了,一直向大王進言要罷免老夫,將老夫逐出齊國。”
“大王雖然並未允許,但也從未公開支援過老夫。”
“老夫覺得,若是老夫當真離開,或許還省了大王一番手腳。”
李建心中一鬆,笑道:
“那就再好不過。”
原本李建還是比較擔心,荀況若是離開,會不會導致齊王大怒,齊趙交惡。
但從荀況的描述來看,齊王顯然並沒有意識到荀況的作用。
荀況畢竟是一名儒者。
儒家確實在華夏曆史上有過濃墨重彩的一筆,但那是在漢朝儒法合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
這戰國時代,儒家就是個臭弟弟。
法家,才是當世顯學。
從戰國時代初年的霸主魏國,到現在橫行霸道不可一世的秦國,以及和秦國並立的趙國,無一不是以法家制度治國。
這樣的大背景下,荀況這種頂級儒者,其實也就那麼回事。
畢竟齊王不是穿越者,他不知道荀況除了儒家學者之外,還是戰國末年最出色的教育家!
教育家這種屬性,才是李建最看重的。
李建也不需要荀況一定教出李斯、韓非這樣的頂尖人才,能培養出十個八個只有這兩位六七成才能的弟子,都足以讓趙國受益良多。
何樂而不為呢?
事情既然已經敲定,那接下來的談話就變得輕鬆許多。
聊著聊著,話題又轉向了現在的齊趙同盟。
既然馬上都是一家人了,李建也不客氣,直接把大概的情況向荀況介紹了一下,直言希望能夠得到荀況的建議。
荀況聞言,思考半晌,開口道:
“說起這個,我倒是想起一件事情。”
李建好奇道:
“不知夫子想起的是什麼事情?”
荀況道:
“前幾日老夫有事情進宮,出來的時候正好偶遇秦國使者。”
“如今秦趙敵對之勢已成,那秦國使者又有齊國大司馬匡梁的支援,或許李卿會在過兩日和齊王的會見中遇到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