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開門見山:
“夫子啊,這一次我是代表大王邀請你前往邯鄲,開辦一所新學宮的。”
“大王說了,只要夫子願意前往邯鄲,那麼學宮之事全憑夫子之意而決。”
“還有,大王願意冊封夫子作為下卿,以讓夫子更好的發展學宮。”
聽到這裡,荀況不由動容。
面前的李建就是趙國下卿,那可是正兒八經的趙國重臣。
反觀齊國這邊,稷下學宮的大祭酒一般也就是上大夫。
有些大祭酒如果不得齊王之心,甚至連上大夫的爵位也沒有,就封個名譽大夫完事了。
不僅如此,雖然荀況名義上是大祭酒,但實際上學宮之中的很多事情,他都沒辦法做主。
原因也很簡單,除去大祭酒之外,學宮之中還有幾名祭酒先生。
這些祭酒先生都是學宮之中諸子百家的大能學者,同時也被封為齊國榮譽大夫。
大家都是大夫,你這大祭酒的大夫也不是世襲的,不比我的大夫高貴到哪去,我怕你作甚?
掣肘多多啊。
趙國方面,直接告知荀況,邯鄲建立的新學宮,全部由他做主。
這種說一不二的權力,確實也非常打動荀況。
在李建說完之後,荀況果然陷入了沉默之中。
看得出來,這位儒家大能已經非常的動搖了。
李建並不打算給荀況更多糾結的機會,轉頭看了一眼身旁的韓非。
韓非會意,立刻就開口對著荀況說道:
“恩師,弟子跟隨家主也有一段時間了,自認為對趙國政壇算是有些瞭解。”
“齊王耽於享樂,又有後勝這般佞臣掌權,齊國政壇之中烏煙瘴氣,導致稷下學宮也是亂七八糟。”
“趙王雖也享樂,但朝中有都平君、平原君、藺卿以及家主等諸多賢臣,政壇風氣清明。”
“地方官吏敢於做事,趙國連年擴張,也是因此。”
“齊國得吞併半個燕國,只不過是因為和趙國當了盟友,並非齊王之功。”
“若恩師能前往趙國,弟子相信新的學宮一定能在恩師的手下發展起來。”
“將來恩師之弟子遍佈趙國上下,若有朝一日趙國平滅諸侯一統天下,那恩師之大名超越孔孟,亦是指日可待了!”
韓非畢竟是荀況的弟子,跟隨荀況多年,自然知道荀況真正內心的抱負。
作為一名學者,荀況到了這個年紀,做官的念頭自然是有,但已不如當年那麼旺盛。
荀況真正想要的,是青史留名。
是像孔子、孟子一樣,將來世世代代的儒家弟子都虔誠供奉。
甚至,如韓非所言,超越這兩位儒家先賢!
荀況表情雖然已經鎮靜,但李建已經可以看得出來,這位大儒長袍之中的身體因為激動,開始微微顫抖了起來。
良久之後,荀況嘆息一聲。
“既然趙王如此有誠意,老夫又怎麼能夠拒絕呢?”
“還請李卿放心,等過幾日老夫就上奏章,向齊王辭去所有職務,再前往邯鄲便是。”八壹中文網
李建聞言,頓時大喜過望。
“夫子此舉,實在是明智無比。”
“李建雖不才,但也敢向夫子保證,夫子將來一定不會因為這個決定而後悔的。”
荀況摸著鬍鬚,感慨道:
“老夫都已經這一把年紀了,其實也不指望能做出什麼大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