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在說話的時候,肉眼可見的不服氣。
作為稷下學宮大祭酒門下最有名氣的高徒,李斯心中當然有底氣。
更別提李斯曾經在楚國為吏,自認為對官場也是有經驗的。
兩相結合,李斯覺得他才是最適合寫信的人選。
憑什麼要讓李建來寫?
李斯不服歸不服,畢竟恩師在前,也只能強自忍耐。
韓非站了起來, 道:
“請李大夫稍候片刻,我這便為大夫準備筆墨。”
荀況摸著鬍鬚,笑道:
“看來有些傳言確實不可盡信。”
“老夫前段時間還聽說都平君和李建大夫多次爆發衝突,如今觀之,想必都是別人的胡言中傷。”
李建和田單對視一眼,不約而同的笑了起來。
田單道:
“荀子啊, 其實你聽到的那些傳言, 應該都是真的。”
荀況師徒瞬間愕然,看向田單和李建的表情頗為古怪。
政治家的事情,還真是搞不懂呢。
韓非拿來筆墨,李建沉吟片刻,下筆如飛。
很快,一封信寫好,韓非幫李建用印泥封口。
荀況好奇的看了田單一眼,欲言又止。
田單居然連信的內容都不看一下。
就這麼相信李建嗎?
田單呵呵一笑,對著荀況道:
“荀子,此次若是能成事,還請務必不要推辭了。”
“你是趙國人,應該知道邯鄲之中多的是想要拜在你門下的趙國士人。”
“若是能歸國開課授業,豈不是一舉多得?”
荀況明顯被說得意動不少,但依然沒有給出確定的結論。
很快,田單和李建告辭而去,大堂中只剩下荀況師徒三人。
荀況撫須,對著面前的兩名學生道:
“對剛才的都平君和李大夫,你二人感覺如何?”
韓非道:
“李大夫頗為推崇夫子的有教無類,若是恩師當真前往邯鄲, 這位大夫應該能成為恩師的一大助力。”
李斯哼了一聲,不高興的說道:
“這李大夫為人頗為自傲,看起來不好相處。明明有都平君在場,他卻要喧賓奪主,簡直可笑。”
“我看啊,明日這信,不送也罷。”
李斯有才,但也有缺點,便是氣量狹小。
方才李建的當仁不讓,讓李斯十分反感。
荀況皺眉道:
“都已經答應了都平君,怎麼能出爾反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