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果然是地大物博,歷史悠久。”
接下來這頓接風宴,可以說是賓主盡歡。
後勝其實是一個很好相處的人。
事實上,所謂的奸佞之臣大部分都要比史書稱道的忠直之臣更好相處。
等到李建不失時機的拿出一塊來自趙國的寶玉,並說明這是趙王私人贈送給後勝,作為之前後勝出使趙國回禮之物的時候,宴席的歡樂氣氛頓時就達到了最高潮。
後勝笑得眼睛都眯了縫,連聲道:
“後勝何德何能,得趙王如此記掛,還請兩位在迴歸邯鄲之後,務必要替後勝謝過趙王。”
三人又是一番閒談,直到田單開始將話題扯到這一次的出使上來。
後勝摸著頜下短鬚,沉吟半晌之後道:
“不是我要潑兩位的涼水,這一次大齊和趙國之間的盟約,確實是有些麻煩。”
“我聽說,秦國和燕國開出來的條件,可是讓大王頗為心動啊。”
田單和李建對視一眼,隨後李建道:
“不知後卿可否詳談?”
後勝連連擺手,道:
“兩位多少是有些高看我了,像這種軍國大事,那都是由太后和大王來做決定的,哪裡輪得到我呢,哈哈哈。”
這場宴會就在這種微妙的氣氛中結束了。
後勝離開之後,田單打了一個酒嗝。
“李大夫,準備好迎接明天的麻煩吧。”
臨淄王宮,桓公臺。
這是一座非常具有歷史厚重意味的高臺,兩隊齊國士兵昂然而立,紫色的綬帶飄揚。
走上百來級臺階,面前一座大殿氣勢恢宏,這便是齊國今日接見趙國使者所在。
在大殿門口,田單停下腳步,對著李建說道:
“今日李大夫儘管旁觀,等到會見結束之後,你再向老夫說說你的想法。”
李建點頭,然後跟隨著田單一起走進大殿之中,見到了坐在其中的齊王,以及左右兩排除去後勝之外基本認不出來的齊國大臣。
一番例行公事的外交禮儀後,齊王咳嗽一聲,道:
“這一次都平君前來,是為了接長安君回國的嗎?”
田單顯然並沒想到齊王會突然說出這個問題,愣了一下之後才道:
“回大王的話,外臣在離開邯鄲的時候,吾王並沒有給外臣這樣的旨意。”
齊王聞言,臉色頓時一沉,冷冷的說道:
“長安君也是趙太后的親生兒子,此乃世人皆知之事。”
“如今趙太后已經入土,長安君卻連回邯鄲見母親最後一面的機會都沒有,簡直是豈有此理!”
齊國治國,講究的是一個孝。
既要孝順國君,也要孝順父母。
君父勝於生父,這就是田氏齊國為了籠絡人心,彰顯自家統治的正統性,授意稷下學宮的儒家大能們所弄出來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