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線1975年2月27號這天,絕對是整個香江港城開年以來最值得關注的一天。
這一天,港城民眾突如其來就爆發出前所未有的洶湧議論風潮,甚至超過了前兩天元宵節大慶的話題,讓整個港島媒體從業人士完全狀若癲狂。
這一天,先是在早上七點被踢爆的,‘灣仔雙煞入室盜竊,後因分賬不均內訌,導致雙雙跌落樓下身亡’的新聞,在十點鐘前就佔據了電臺電視臺等各大媒體平臺,刷屏一樣的被跟蹤報道。
這樣一個新聞,本就是發生在電媒體行業最是集中的廣播道,其就近便利的因素,再加上作為開年以來最勁爆的罪案話題,瞬間就抓住了港島民眾的眼球聚焦點。
然而,相比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這麼個事件也只是開胃菜而已。
接下來,正當人們看著電視臺,聽著電臺實時跟蹤報道‘盜竊案’的時間段,九龍區花旗銀行分部大廈門口,不知何時已經被數千人圍堵起來,並且開始打/砸/燒/搶,與銀行方面的工作人員發生激烈的衝突。
數千人是多少人?通常一般人對這樣一個人數並沒有什麼太直觀的印象。
那你們有見過學校課間操時間段,全體學生站在操場上做體操時的情景麼?
也不對,似乎大多數學校的學生人數都還沒有上千呢。
總之,發生這樣子一場幾千人的遊行暴亂事件,即使連警署,甚至是港府、英/政/服/駐/港/部/隊/高/層/領/導/組,都一時半會亂的沒了章法,因為他們根本搞不清楚事件的起因緣由。
搞不清楚什麼原因發生的暴亂就強硬鎮壓?還想不想繼續安穩撈錢?還想不想要大國麵皮?
數千人暴亂的場面是什麼樣子呢?可以說在這樣的人數加持下,任何個體和組織的防禦力都完全可以平趟過去。
事實上,在發生暴亂的最初,花旗銀行的外籍工作、安保人員,幾乎來不及做出任何抵抗,就被幹倒在地,死活不知。本土職員則被相繼控制起來,押上面包車給裹挾著不知去向。
隨後,整個花旗分行內部便完全失去了秩序,只有混亂。
銀行內所有的紙質檔案被全部被集中起來點火焚燬,辦公室內所有的東西都被破壞殆盡,甚至就連地下室儲備金庫都被暴徒給開啟,裡面的黃金、鈔票都被瓜分一空。
而到了中午十二點鐘,策劃這兩起事件的幕後黑手李文星,正在九龍警署探長辦公室被請喝茶著。
李文星原本是過來保釋宮薇的,作為當事人,宮薇怎麼都少不了被帶到警局問話,卻不想被區探長給請了進來。
卻是在這個時間點,港府也已經反應過來,成立了應急小組。從各大分部調集來大量警/員、駐/港/英/軍,開始在暴亂髮生地外圍警戒,並逐漸的控制平息外圍邊緣的衝突,避免事態再次升級。
與此同時,官方也已經摸清了事件起始緣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關鍵就在李文星,一個以前一文不名,現在一鳴驚人的毛頭小子。
之所以警署能有這麼快的辦事效率,也要歸結為這個時間段內,香江可以說是警/匪不分家。
這個時候的香江警/匪兩波人,那完全就連臥底都不用,直接就是正大光明的互相交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這個時候香江大部分的警員在入職以後,最先做的就是要拜碼頭,找靠山,否則根本就做不下去這個警員。
更何況李文星從頭到尾都沒想要藏著掖著,根本就是恨不得讓所有人都知道,就是他在搞事情。
警署只需要稍微過問一下社團內的線人,就能夠將事情的來龍去脈瞭解個一清二楚。
“李少,你看…外面是不是停一下?這樣鬧…對大家都沒好處啊?”
彼時,警長辦公室內。
九龍總探曹慶哪還有平日的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