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票員看著他在那兒點錢,淡淡地說道:“要是你還能留在劇院做手術,也沒必要付這筆錢了,和這兒簽約的醫生每個月都能在劇院免費看4臺手術。”
卡維笑了笑,把錢送進了視窗:“錢無所謂,給,640克朗。”
市立總醫院的離開不僅影響到了劇院的營收,連這些底層售票員的日子也不好過,當初為了一臺手術成功而瘋狂的場面再也沒出現過。
對卡維來說,不管醫院賺多賺少,也不管劇院能不能活下去都和自己無關,把手術送進醫院就是值得高興的進步。
而身後的售票員也算得上是時代進步下的犧牲品。
當初卡維和院長就剖宮產門票分成一事有過討論,只要維也納完成一例成功剖宮產,他的分成就要降低1%。現在一個月過去了,這個百分比仍然高達47%。
這3%中,有兩例來自伊格納茨,一例來自瓦特曼,其餘的醫生都以失敗告終,其中就包括了奧爾吉。
奧爾吉在兩週前拆線,一週前嘗試做了一臺剖宮產,手術中突發大出血,只能臨時選擇切除子宮。可惜整個手術的進展太過緩慢,產婦沒能撐過大出血,最後死在了手術臺上。
而相對的,在這一個月裡,卡維又陸續完成了5例剖宮產,全部成功。其中有1例也是前置胎盤,危險程度雖然不及布倫達,但也出了超過800ml的鮮血,最後在自體輸血下轉危為安。
這種鮮明對比,讓卡維的病人激增。
格雷茲醫院並沒有太多捐款和外來投資投入,收入有相當一部分來自病人的口袋。所以奧爾吉、希爾斯這個外科醫生組合必須儘快學會剖宮產,把病源再搶回去。
經過了一週的準備,他們又花錢找了一位願意接受手術的產婦。
“她就是今天的產婦?”卡維也算熟門熟路,先去了一趟準備室探探風,“前置胎盤?”
“對。”奧爾吉正在準備消毒用品,“卡維醫生可是大忙人,怎麼有空來這兒看手術了?”
卡維看著產婦的肚子,還是覺得應該奉勸一句:“奧爾吉醫生,檸檬酸鈉準備好了麼?”
“準備好了,嚴格按照你之前用的比例。”
“輸液瓶呢?”
“也準備好了。”希爾斯正在一旁準備補液,“裡面的液體用的也是你之前說過的‘0.9%生理鹽水’,我們還特地做了預加熱準備,溫度控制在了30度左右。”
“紗布?”
“連手套我們也已經準備好了。”旁邊的二助洛卡德說道,“還有你之前說的石炭酸和酒精,我們都有,待會兒都會按照你嚴格要求的順序用在她的身上。”
看著完備的手術用品,卡維皺起了眉頭:“那為什麼上一臺剖宮產會失敗?”
在病人面前說手術失敗是件特別晦氣的事兒,要是換成別人恐怕已經被門衛趕走了。但現在站在他們面前的是卡維,現代剖宮產創始人,手裡捏著100%的手術成功率,質問自帶底氣。
何況他這次來就是勸病人放棄的。
奧爾吉有著豐富的臨床手術經驗,但現在也必須得耐著性子回答這個問題:“也許是進入子宮時碰到了胎盤邊緣,造成了大出血。”
“當時沒做自體輸血?”
“人手不夠,配合也有點問題。”希爾斯說道,“不過這一週我們已經練習了很多次,又增加了兩名護士和一名助產士,配合絕不會有問題。”
卡維知道接下去自己說的話會引來異議,但他還是想要試試。
誰知剛要開口,就被希爾斯堵了嘴:“病人是格雷茲醫院的,手術也是奧爾吉老師和我們的,我們希望你能給我們最起碼的尊重。”
話到了這個份上,卡維也沒什麼好多說的:“那就先提前預祝你們手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