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心裡很不服氣。
“誰讓比亞迪是華夏新能源車企。”
陸飛坐在躺椅上,翹起二郎腿。
一般來說,沒有車企會願意自己製造零部件,大多數都會選擇外包,特別是巨頭,只需要掌握髮動機和變速箱的研發,相當於是汽車設計與組裝公司,因為能大大降低成本。
哪怕是豐田、大眾,也不會像比亞迪的全產業鏈垂直整合模式這麼瘋狂,包羅永珍。
但也是被逼出來的,畢竟有的選,誰又願意這麼大包大攬,要不是國產汽車產業大而不強,品牌跟不上,技術跟不上,自然只能從其它供應鏈採購,自然在議價上挺不直腰桿子。
成本自然控制不住,註定死路一條。
這就是傳統油車時代,國產車打不過合資車的原因,日德系的供應鏈體系,死死地拿捏著國產車的採購和生產成本。
到了電動車時代,也是這樣。
蔚小理是如此,小米的su系列也是。
就是剎不住成本,年輕人的第一輛車才不是9.98萬,也不是19.98萬,而是40萬!
“陸總,現在比亞迪自己能解決電池、電機、電控、模具、底盤和汽車配件,尤其是大功率電機和高效的電控,完全可以獨立研發製造出來。”王傳福半炫耀半苦惱道,“我現在在考慮要不要把車燈、座艙也自己幹了?”
“消停點吧,這些就交給邏輯來辦。”
陸飛笑道:“三電領域,我就不強求比亞迪用邏輯的技術,但在其它方面,可以優勢互補的,儘量優勢互補,就比如這個車燈。”
“我完全贊同,這樣的話,比亞迪既可以節省成本,又可以更快地推陳出新。”
王傳福不疑有他,畢竟眼見為實。
自己可以親眼見識過邏輯在汽車領域的恐怖,從底盤、鐳射雷達、智慧座艙,到三電系統、電子電氣架構,從半導體晶片,到高階自動駕駛、智慧駕駛平臺等解決方案……
從裡到外,從硬體到軟體,不是已經研發,更新換代,就是正在研發,排隊上馬。
也許在電池方面,比亞迪靠技術積累,領先邏輯,但獨立研發的電機、電控和晶片,可比比亞迪強,更別提更牛的晶片、通訊、雲端計算、軟體、系統生態等領域,豈止是領先。
簡直就是,遙遙領先!
反觀國內的其它車企,沒有這種整體的研發和整合能力,只能外採不同品牌的零部件,然後在適配上投入巨量的軟體開發時間和成本,還不一定調配得好。
更關鍵的是握著核心技術的爸爸一不高興甩個臉子,馬上面臨零部件斷供的困境。
“好,很好,比亞迪就當新能源汽車裡的‘豐田‘、‘bba’,邏輯呢,就當好這個新時代的‘博世’,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陸飛想到邏輯和比亞迪的結合,至少是問界和比亞迪融合的加強版,忍不住想說一句。
當今新能源汽車天下,唯比亞迪和華為,
可與邏輯三足鼎立!
“不過陸總,有一點我很好奇,你究竟是從哪裡弄來那麼多汽車電氣、晶片的人才?”
王傳福好奇不已。
“華為之前有個子公司叫‘安聖電氣’,被美利堅的艾默生公司全資收購,有一批華為人出走,跳槽的跳槽,創業的創業,創立了匯川、英威騰、三晶,涵蓋了工控、光電、變頻器等領域,算得上是華夏電氣的黃埔軍校,我不過是給他們資金、平臺、機會罷了。”
陸飛隱下了邏輯跟華為的通力合作。
“嚯,那我也去挖些過來!”
王傳福語氣裡帶著一絲渴求。
“該在研發和專利上多積累,等到了電動車起飛的風口,就能徹底爆發,厚積薄發。”
陸飛拍了下椅把手,“等吧,先讓順風這些打車軟體覆蓋全國計程車和私家車司機,再配合上國家新能源汽車的購車補貼政策,精準補貼,到那個時候,就是比亞迪的春天。”
“哈哈,那也不是邏輯的春天嘛。”
王傳福跟著發笑,發自內心地保證只要用得到比亞迪,比如支援順風,絕對赴湯蹈火。
“順風啊,也許用不了多久,第二階段的打車軟體大戰就要打響咯。”
結束通話電話,陸飛回到臥室,就見床上空無一人,浴室裡飄出嬉戲打鬧的嬌笑聲。
於是大步邁入,流水聲嘩嘩個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