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的漂亮,小陸!”
電話裡,傳來沙領導帶有磁性的聲音。
“嘿嘿,突破是突破了,就是風險試產階段的產能不會太高,每個月也就只有一到兩萬片12寸晶圓的樣子。”
陸飛倒了杯紅酒,走到陽臺。
“這些算是量的積累,關鍵在於質的突破!”沙領導笑道,”本來我們還在討論這次訪歐的成果,談到邏輯收購奇夢達,想不到你又帶來這麼個好訊息,你啊你,總是能給我們整出點驚喜!”說著詢問復芯的具體情況。
陸飛老老實實地彙報。
把從招攬孟松、胡正明以及他的團隊,再到決定跳代發展,沒有任何添油加醋,說出來就是一把辛酸淚,波瀾又壯闊。
“不容易,不容易啊。”
沙領導不禁感慨,“邏輯的需求我們知道了,復芯呢?復芯還需要什麼?”
陸飛脫口而出,提到梁孟松的身份。
梁孟松揹負的競業協議讓他見不得光。
現在怕的就是臺積電拿這個做文章。
邏輯不怕臺積電,復芯也不怵,但臺積電完全可以針對梁孟松個人,告上國際官司,不管是輸是贏,光法律戰就夠梁孟松疲於奔命。
也就沒法集中精力和時間在先進製程。
對復芯,毫無疑問是致命打擊。
得給他一個見得光的身份,比如院士。
再以國家科研合作專案的由頭,名正言順地出現在邏輯,就能堵住臺積電的嘴。
“是不是又想說你之前提到的民企推選院士方案,這個我們已經在討論了,有句話說的好,叫‘創新不講出身,英雄不問出處’。”
沙領導既沒說透過,也沒說不透過。
陸飛心領神會,一切盡在不言中。
“除了這個,技術、市場、原材料方面呢。”沙領導之所以這麼問,完全是華夏的光伏產業遭到了重創。
國內目前的光伏企業還是組裝廠居多。
只負責光伏元件生產安裝的中間環節,所需的原料,90%以上都是西方控制的礦山供貨,而光伏元件更多,99%以上來自西方。
相當於進貨價和銷售價,兩頭被西方拿捏,技術、原料和市場全是他們說了算。
就像大豆一樣,國際巨鱷們瞅準了“原料”和“技術”兩大軟肋,再一次故技重施。
這兩年,把國際市場的晶體矽原料從每公斤40美刀炒到了500美刀,偏偏不能不買。
又偏偏不能漲價,因為收購價也是人家說了算,敢漲價他們就敢拒收,變成了只能“高價收、低價賣”,多年積累的微薄毛利,被當養肥的養一趟瘋狂薅羊毛。
薅完還不算,還蠱惑籤長約。
少的三五年,多的甚至簽訂了10年的長期供貨合同,然而從今年開始,在幕後操盤下,多晶矽價格暴跌90%,市場價又跌回到每公斤50美刀,可合同籤的是500多美刀。
單方面撕毀合同,就要賠天價的違約金!
10倍跌幅,光伏企業只有死路一條。
雪上加霜的是,趕上次貸危機,前有西方圍獵,後有金融風暴,這兩年就倒閉了幾百家,得虧4萬億刺激計劃有專項撥款。
“復芯還好,事先已經考慮這種情況。”
陸飛喝了口酒,“跟專門負責矽片製造的瑞晶電子幾家簽了2年的長約,採購價基本保持在50美刀左右,溢價也就七八十美刀。”
“為什麼你這邊沒有出現毀約?”
“第一是毀約有天價的違約金,第二就是瑞晶電子的大股東是爾必達,持有65%的股權,爾必達和邏輯有更長更大的代工合約,絕不會短視到為了這點蠅頭小利,尤其現在是記憶體市場寒冬的時候,就靠邏輯的訂單吊命。”
“打鐵仍需自身硬,我們的光伏企業就沒有你這種議價,甚至不擔心毀約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