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弟,到底真的假的?要是真的,我下半年就跳槽過去!你有沒有內推資格啊?”
“你還認不認老師了?讓你回答‘yes or no’,你回答個‘or’,聽一句準信有這麼難!”
“你要研究生不要!你要博士生不要?你只要承認,今年西工大的學生都去復芯了!”
“……”
從企業,到院校,再到媒體,全都在討論這一突發的爆炸訊息,倒是政fu,尤其是鵬城地方後知後覺,什麼情況,我母雞啊?
微博上有大量知情人爆料,自稱復芯、邏輯員工,很快動態就被迅速地刪除,但也有雞賊的網友們提前截圖,拼湊出事實的真相——
百分之99.9999%,復芯已經實現了40/45nm工藝的零突破!
有網友,乾脆直接@陸飛的微博,還翻牆出去在他的臉書、推特下方留言。
陸飛的電話,自然也沒停過。
當然,還有三星。
在早會上聽到下屬彙報的訊息,李在鎔、李富真都以外是謠言,是在開玩笑。
作為當初得到梁孟松的條件,可跟三星達成“君子協定”,從65nm到45nm工藝,三星和復芯有著技術合作,但就連信任陸飛的李富真都不覺得,復芯能比三星更早地完成40/45nm風險性試產。
但是,聽著駐華夏的三星辦事處傳回越來越多的訊息,又似乎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結果就是大會還沒有開到一半,李在鎔繃不住臉,氣得當場宣佈散會,拉著心腹和下屬緊急地開小會,卻故意把李富真排除在外。
李富真也不屑摻合,聯絡上在三星和復芯合資晶圓廠裡的棒子部下,就算四通電話已經印證,她還是覺得難以置信。
她擔任過三星晶圓部長,再清楚不過——
製程工藝追上第一梯隊的難度!
&n工藝,三星都要找英飛凌、IBM,特許半導體三家聯手,哪怕四方全力合作,距離風險性試產,最少還有一兩個季度的時差。
就像法國不理解為什麼一窮二白的華夏會比自己更快地造出第一枚氫彈,李富真也很不理解,唯一能想到的就只有一點——
梁孟松跟蔣尚義的差距未免也太大了吧!
“所以說是真的?”
李富真顧不上時差,向陸飛電話求證。
&n和45nm同一天突破,良率能穩定在32%左右。”
陸飛也沒想到訊息會傳得這麼快,才一天的工夫,都傳到三星,面對李富真,也就沒有什麼好遮遮掩掩,把能透露的都透露。
李富真握著手機,久久說不出話來。
心情複雜異常,既高興復芯有了可喜的突破,三星也因此受益,但又作為三星家的人,眼睜睜看著復芯一步步超越三星。
靠的還是從三星手上截胡的梁孟松!
&n大規模量產,就想好了要跳過55nm這個半節點?”
李富真嘆口氣,“這是梁孟松的主意?”
“是集體的智慧。”
陸飛打了個哈哈,才不會留下話柄,梁孟松可還揹負著競業協議,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哪怕跟三星簽了相關的保密協議也不行。
“果然就不該把梁孟松讓給你們,找個蔣尚義當替代品,臺積電六騎士亦有差距。”
李富真很是無奈。
“聽你的意思,蔣尚義在三星不怎麼樣?”陸飛嘴角微微上揚。
“蔣尚義和梁孟松奉行的路線完全不一樣,梁孟松支援的是‘先進製程’,蔣尚義堅持的是‘先進封裝’,兩種路線南轅北轍。”
李富真也不藏著掩著。
在傳統封裝理念裡,一直是“先封在拼”,但蔣尚義覺得與其冒險增加引線的密度,不如把兩塊晶片封裝在一個矽片上,因為物理距離近了,電訊號傳輸中的延遲問題得到改善,金屬材質帶來的弊病也迎刃而解。
也就是轉變為“先拼在封”。
“這個構想在技術上很大膽,但可行性有待研究。”陸飛詫異不已。
“你的看法和我大哥一模一樣,但我覺得蔣尚義說的的也不是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