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科舉考試結束,禮部尚書趙慈景惴惴不安的上奏皇帝準備批閱試卷。
皇帝允准,又以身體不適為由,命杜如晦和薛收二人全權代理。
政事堂一間小房子裡,杜如晦和薛收組織一批人手,開始批閱科舉試卷。
批改試卷的沙沙聲不絕於耳,在這寧靜的房間內格外醒耳。但環境寧靜,杜如晦的心卻是一點也不寧靜。
甚至還很煩躁。
他知道,陛下動怒了,後果誰也無法預料。
兩儀殿的事情,雖然沒有大肆傳揚出去,但是一些官員或多或少還是聽見了風聲。不少人都覺得皇帝納皇嫂,離譜至極,朝堂諸公反對,理所應當。
但他們都忘記了,現在可不是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的時代,更不能寄希望於世家與天子共治天下。因為,天子才是萬民之主,何況當今天子乃是馬背皇帝,隨著先帝打天下,後登基滅突厥,掃平草原立下赫赫武功的天子。
這樣的天子會服軟?
開玩笑吧。
如杜如晦預料的那樣,在下午的時候,他便得到訊息,禮部、民部、刑部,三部官衙,四位侍郎因事遭到皇帝怒斥,並被罷官,遣返歸鄉。
太極宮的主人發怒,朝廷動盪,一時之間,群臣人人自危。這個時候,他們才想起來,當今皇帝可不是什麼善茬,昔年未登太子大位之時,便大肆清理隱太子和先帝舊臣。
而今歲月流逝,回憶湧現,不少大臣背生冷汗。
他們太想當然了,太小覷皇帝了!
可惜,為時已晚。
隔日,九寺之中,六位少卿、十二位丞官、屬官,遭到皇帝斥責辦事不利,交由大理寺查辦。
然後,這還沒有結束。
又過去一日,鴻臚寺卿王長諧,光祿寺卿李高遷,因過失遭到皇帝分別貶謫為夷州刺史、陵州刺史。
宛如大清洗一般的風向,讓諸多大臣汗毛倒豎。
皇帝發怒,恐怖如斯!
大臣們人人自危,一時之間十分後悔在兩儀殿跟著魏徵起鬨。
皇帝,果然不是什麼軟弱之輩。
下班後,杜如晦、魏徵、薛收三人聚在杜府。
“玄成啊,事情是你提起的,現在變成這樣,你要去收拾。”薛收喝著奶茶,兩隻手放在椅子扶手上,一臉理所應當的表情。
魏徵一張臉憋的通紅,乾巴巴的反駁道:“我說的沒錯。”
“你確實沒錯。”薛收道:“可是,你惹陛下生氣了。若非陛下知你忠心,只怕還以為你要學曹參輔佐孝惠呢。”
“我何時這麼想過!”魏徵大聲反駁,同時腦門子上不自覺流下汗水。
提起曹參,便令人想起一個成語,蕭規曹隨。可誰又知道,這成語背後的故事呢?
前漢孝惠皇帝即位後,蕭何去世,舉薦曹參為相。自曹參為相之後,整日無所事事,宴飲無度,根本不管朝廷之事,一應制度皆按蕭何之時執行。
孝惠帝欲舒展筋骨,施展大政抱負,見曹參如此‘識趣’,便讓曹參兒子去試探一二。
然後引出了下面一段對話。
首先是孝惠帝對曹參兒子曹窋說;‘高皇帝大行,朕已壯,相國遇事,皆按舊制,不奏於朕,何理也。’
曹窋聽完後,回家問老父親,結果曹參將其暴打一頓,然後告訴他;‘汝當侍君,國事,非汝所思也。’
後面,孝惠帝與曹參正面君臣問答。
孝惠帝;‘何罰曹窋,乃朕令其問公也。’
曹參;‘請陛下思之,陛下較之高皇帝聖明英武,孰強?’
孝惠帝;‘不敢比高皇帝也。’
曹參;‘陛下以為,臣與蕭何,孰強?’
孝惠帝;‘卿不如蕭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