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的淨利潤,就頂上了他春雷茶業去年一年的利潤?
走私,真踏馬是暴利啊!
韓春雷這麼默默一算,心裡有些酸了。
難怪蔡井泉又是大金鍊子、又是大金牙的,在東門墟招搖過市,看來這傢伙是真掙了不老少。
吳青禾看著韓春雷一臉震驚的樣子,並不奇怪。
因為他當初也這麼被震撼過!
他壓低著聲音,說道:“我們這個滌綸布,掙得並不算多。他們賣手錶的,有人一天能賣出2000只,那個真叫日進斗金啊!”
“一天賣兩千隻手表???”
韓春雷聞言,不禁咋舌:“你們這貨怎麼賣?是在船上,還是?”
“有專門的市場。光我們公社就有七八個這種市場,有能耐的就在市場裡佔個位置。沒能耐的就揹著東西滿街跑唄。”吳青禾道,“我哥幹這個買賣幹得早,所以我們家在市場裡佔了兩個位置。”
韓春雷點了點頭,這事絕非他一個人能行的,肯定是整個家族在走私。
就在這時,餐車乘務員送來了鋁製飯盒裝的餐食。
吳青禾一邊開啟飯盒,一邊說道:“春雷,你要是想買什麼香港貨、臺灣貨,你就跟我說,保證比你從深圳買的要便宜。”
“好啊!要是有機會,我也想去你說的市場看看,我很想見識一下。”韓春雷饒有興趣。
“歡迎啊,你也不用什麼有沒有機會,你要是這趟不趕時間回深圳,就跟我一起下車唄。再過兩站就到我們溫州站了,方便的很。”吳青禾一邊吃飯,一邊發出了邀請,“我還能帶你去我們拿貨的碼頭看看,每天那些漁船進港時,真是千帆入港,船桅林立,蔚為壯觀啊!”
“還可以去碼頭參觀嗎?”韓春雷頗為意外。
“當然可以啦,這有什麼不方便的。那就這麼說定了,一會兒跟我下車!”吳青禾說著,猛挖了兩口飯。
吳青禾對柴家塢的人很有感情,對韓春雷自然也是格外熱情,加上韓春雷對他說的這些,也真的非常感興趣。
於是乎,韓春雷臨時改道,跟著吳青禾在溫州站下了車。
之後跟著他轉了小巴,輾轉一路,到了吳青禾的家鄉——溫州樂清三山鄉。
************
作者的話:文中提到的關於當時浙南沿海全民走私,就連學校都關門停課的這段歷史,是真實的。這段故事,我取材於《鄉村教師的最後一課》,這是我翻查資料的時候,意外查到的當年媒體的一篇報道。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鄉村教師吳定法的故事。當時隨著走私的風颳到村裡,村民們的思想都跟著變了,村上流行起了一句順口溜:“一次走私走成功,可抵種田300工”。
推薦下,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可以快取看書,離線朗讀!
“那些連字都不認識的人都發了大財,憑什麼?”這個念頭燒灼著吳定法心神難安。
直到有一天,空蕩蕩的教室裡只剩下5個學生,吳定法在黑板上寫了一行字:最後一課。
這節課後不久,學校全面停課。
文中提到,當時那個氛圍,家家在搞錢,全民皆走私,真是一點都不為過。
(不用百度《鄉村教師的最後一課》和吳法定,百度上你們查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