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幹倒爺雖然掙錢,但絕對沒有人民教師來的光榮啊。
在老派人眼中,吳青禾這是自甘墮落。
不過韓春雷倒是不以為意,說道:“我這次回家聽春風講過吳老師的事了,沒想到吳老師也乘著改革開放的大潮下海了。”
“下海……這詞兒倒是應景啊。”
吳青禾輕笑了一下,嘆道:“說來慚愧啊,讀了這麼多年書,最後還是……說實話,我還是喜歡當老師,教書育人,每天跟孩子們一起,很開心,也充實。”
吳青禾的這番話,有些出乎韓春雷的意料之外。
聽他這意思,下海倒騰蛤蟆鏡,好像不是他本人的意願?
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尤其是生意上,所以話講到這裡,韓春雷也就點到為止,不打算再往下問了。
問多了,反而有點讓人不舒服。
他客套地回應了一句:“吳老師,下海做買賣,也挺好的。”
誰知他不打算往下問,吳青禾卻自顧自地,繼續往下說道:“春雷,你知道嗎?我有個同學,之前回蒼南當了老師,現在他們學校都關門了!”
韓春雷好奇問道:“怎麼學校都能關門啊?”
吳青禾嗤笑一聲,說道:“因為我老家那邊,大家都在搞私貨生意,每天都有十幾艘漁船從臺灣那邊過來。學生們都被家裡人叫去賣蛤蟆鏡、賣收音機了。沒有了學生,學校當然要關門。”
韓春雷知道,他口中的“私貨生意”,就是走私。八十年代的浙南沿海走私猖獗,這段歷史他清楚。
吳青禾繼續道:“我那位同學,老師當不成了,一家老小又要養活,於是被幫那些船老大拉去做賬。每次分點私貨,他轉手一賣,一次就能幾十上百的進賬,抵得上我們當老師大半年的工資了。這不,我家裡人才催我回去,說我教一輩子書,都沒有賣滌綸布的文盲掙錢。”
吳青禾的語氣中透著落寞和失意。
韓春雷沒有想到,吳青禾他們那邊會到了學校都關門,全民皆走私的地步。
“吳老師你現在也是在賣私貨?”韓春雷問。
“是啊。賣滌綸布。生意還不錯,一天能賣掉兩三百米的布。”
吳青禾指了指杭州的方向:“這次,有個杭州的朋友想要點這個貨,所以我就給送來了。”
韓春雷若有所思:“這滌綸布得多少錢一米啊?”
“我們賣的話,就三塊一米。不過沒他們轉手掙得多。”吳青禾直接道。
韓春雷點了點頭,這一點吳青禾說得大實話。
這滌綸布,還有一個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字,叫“的確良”。
在這個物資缺乏的時代,人們穿衣主要以棉布為主。但是棉布的顏色比較單一,而且不耐穿。的確良這種料子光滑、耐用,還可以印染出鮮亮的色彩和圖案。這個時候,要是能有一件的確良的衣服,那絕對是一個追趕潮流的時髦人。
去年韓春桃結婚,毛玉珍買過幾塊的確良的布,大概是要10塊錢一米,價格很是不菲。
吳青禾說,他一天就能賣出去兩三百米滌綸米。就算他一天平均能賣兩百米的滌綸布,按照他三塊錢一米的價格,一天就能營收六百,一個月將近兩萬的營業額。
就算他50%的利潤,這一個月淨利潤都能上萬啊!
靠,一個月,一個人,掙出一個萬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