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是兄妹兩人的談心,結果越談話題越深入,最終演變成公司級的戰略會議。
會議的經過略過,最終的結果是摸魚集團成立一家共享出行子公司。共享出行公司下設三家孫公司,分別是my(我的)共享單車,my(我的)共享電車,my(我的)共享汽車。
這是一個目標宏大的計劃,一旦真的做起來,整個摸魚集團的網際網路產業就真正實現了線上線下互聯,坐擁幾億使用者。
屆時,摸魚集團不敢說超越bat,最起碼也是僅次於bat的第四巨頭,成為影響華國人生活方式的國民級公司!
會議結束後,李小穎非常的興奮,因為這次會議徹底開啟了她的眼界,原來做生意真的可以不以賺錢為目的!
會議的基調非常明確,共享單車幾乎不需要考慮盈利問題,只要能給摸魚集團網際網路產業公司貢獻使用者和流量,就算虧錢也值!
事實上,不只是共享單車,共享電車和共享汽車想要真正實現自給自足的贏利,也幾乎不可能,他們真正的核心價值其實只有使用者和高頻使用……
摸魚集團不是老邁的國企,也沒到生大企業病的時候,公司高層會議之後,立刻就拉起了三支團隊。
一支是共享汽車團隊,主要做市場調研、業務模式規劃研究和軟體系統研發。
這支團隊的任務是在年底之前,也就是沃德新能源汽車公司產品出來之前完全共享汽車業務前期準備工作,確保新能源汽車第一代產品下線後立刻投入運營。
第二支團隊是共享電車團隊,他們不但要完成業務模式規劃,還有實現落地,包括共享電車設計、軟硬體研發和生產、產品運營等。
李羽給他們的事情很短,4月份完成第一批產品投放運營,6月份完成10萬輛投放,12月底完成200萬輛投放。
之所以這麼急,就是要打一個時間差。
共享電車這個東西,技術含量有限,複製難度小,摸魚集團如果不能在其他大資本進入之前先一步搶佔市場,後面的競爭成本就太大了。
至於共享單車,李羽反倒是最不急的。
因為共享單車需要重點研發出一個能實現客戶自助用車和還車,又成本可控的智慧鎖裝置,這裡麵包括硬體、軟體、通訊等,技術含量相當高。
這種技術不是一時半會能研發出來的,在沒有這個技術之前,貿然進入這個行業也只能被撞得頭破血流。
上面這三種出行新模式,都涉及到通訊和gps定位技術,摸魚集團一方面招聘相關專業技術人才,一方面找到華為尋求研發合作。
在國內通訊領域,也只有華為才有技術實力在短期內攻克通訊方面的技術難題。
對於摸魚集團上門合作,華為公司也很重視,他們倒不是看上那千把萬的研發經費,而是希望和摸魚集團建立全方位的合作。
這件事的起源,可以追朔到小半年前。
華為公司這幾年不斷加大在消費終端領域的投入和業務拓展,具體來說就是手機業務。
華為的榮耀手機從2013年開始持續發力,在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殺出了一絲生機,不過面對國內國外一眾老牌手機的擠壓,華為手機的發展還是很艱難的。
小半年前,摸魚商城組織的膝上型電腦和手機校園團購專案,華為就想要成為摸魚商城的合作伙伴,可惜還是被聯想給擠下去了。
最終,聯想在這次活動中賣出了十幾萬臺手機。
這個數量在聯想手機看來可能還不算什麼,但是對於才起步的華為手機來說,絕對是一個讓他們眼饞的數字!
現在半年過去了,華為的榮耀手機也準備在年後推出新機型。
而摸魚商城那邊,有了前一次校園團購的經驗,這次肯定也不會錯過機會。
失敗了一次的華為手機業務團隊沒有放棄,他們原本就準備在年前去摸魚商城公關一下,沒想到摸魚集團這邊居然主動上門找合作了……
雖然來找合作的是一個沒聽說過名字的公司,而且還是談技術研發合作,不過這並不妨礙雙方坐下來好好聊聊。
&ny出行公司負責人楊磊,很意外的受到了華為通訊研發部ceo和華為消費板塊ceo的聯合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