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情你就不要擔心了,我自然有辦法。”
“今天把你叫過來,就是問問你的想法,你是要繼續做腳踏車租賃業務,還是加入共享電動車專案……”
“其實腳踏車租賃也是有一定市場的,不過那是在我的共享電動車未鋪開的情況下,一旦兩者競爭撞到一起,腳踏車是沒有市場的。”
這是李羽基於對人性的瞭解,得出的結論。
李小穎此時也很糾結,一邊是自己發起的專案,一邊是老哥即將啟動的大專案。
自己發起的專案雖然也有一定前景,但是在瞭解到共享電動車業務模式之後,他頓時就感覺自己的腳踏車不香了……
只是有個問題。
做自己的專案,自己說了算。
如果去電動車專案,她最多隻能做個普通管理層……
做雞頭,還是做鳳尾,這是一個永恆的困難抉擇。
李小穎想了很久,李羽也沒打擾她,妹妹已經成年了,她的人生李羽可以建議,但是不會干預。
許久,李小穎終於還是下定了決心。
她的眼神堅定,看向李羽說道:
“共享電動車有公司管理層負責,有我沒我都不影響,我還是繼續做腳踏車租賃專案吧……”
“嗯。”
李羽點點頭,沒有多說什麼。
其實他也覺得李小穎繼續做腳踏車專案好一點,畢竟是獨立負責一個全新的專案,不管最終成功與否,對她個人的成長都是有幫助的。
見李羽沒有反對,李小穎心裡鬆了一口氣,不過緊接著,她又產生了一種危機感。
李羽的共享電動車計劃給她開啟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讓她的眼界從學校裡面擴充套件到全社會,也讓她見識到了全新的業務模式。
但同時,她也知道,她的腳踏車租賃專案將不再是獨角戲,未來將要面對的有老哥的共享電動車,肯定還會有其他公司進入腳踏車租賃公司或者共享電動車領域……
面對這種降維打擊,想要不被橫掃出局,就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創新。
李小穎認真思考了一番之後,又說道:
“不過,老哥你剛剛說的共享電動車模式對我啟發很大,我在想,是不是可以把腳踏車租賃也做成共享模式……”
“腳踏車雖然無法做到電動車那麼智慧化,但是也可以適當引入一些技術創新,只要能解決使用者自助用車和還車就行。”
“而且腳踏車的成本優勢非常明顯,一輛電動車的成本都可以生產十輛腳踏車,從產品和使用者結構上看,腳踏車和共享電動車還是有一定互補性的。”
聽著李小穎的分析,李羽也覺得有一定道理。
因為成本低,所以腳踏車的滲透性更強,確實能和共享電動車互補。
但是成本低,也就是意味著技術含量低。
李小穎想要實現腳踏車自助使用和歸還,就需要在上面加裝gps、通訊晶片、感測器、電池等。
這一堆東西,成本可能比腳踏車本身還高!
“科技便捷性”和“成本低”本身就是一組永恆的矛盾,想要解決這個矛盾,難比登天!
但是,如果這個問題能解決,可以自助使用且成本低廉的共享腳踏車一旦推出,和摸魚集團的網際網路產業無縫連線,那帶來的引流效果……
賺不賺錢不重要,重要的給摸魚集團帶來的使用者和流量!
李羽發現自己好像又摸到了一個金礦,只不過這個金礦的開採難度有點大,比共享電動車的難度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