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富江,才有了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朱允熥機會的梅松林,與一眾瓊海內閣大佬的環視下顯得非常拘謹。
但這份拘謹也要看人……
如若說林天麓是中原境內最大的船東,那麼梅松林便代表南洋華人。
不同於林家崛起時間較短,家族紮根與中原,梅松林一族很早便開始佈局海外,最遠可追溯到北宋年間,藉著泉州港逐漸成為中原有名的大海商,南宋偏安臨安,梅家自此南遷,祖地一路搬遷到福建,四世祖眼看著中原情況不對,蒙古勢力強大,便同很多當年的海商一樣,將落腳點搬遷到呂宋一帶。
中原黑暗動亂百年,梅家逃了過去,但身在海外的日子並不好過,失去了強大祖國的支撐,外加海上貿易的衰減,類似梅家這樣的家族,在呂宋的日子一日比一日難過,甚至有些滅與土著之手,不得不團結起來。
瓊海的出現,海上商路的重開,對這樣的家族來說,無疑就是一道明亮的曙光,之前初五自由城開埠,那些老式的海船很多都來自這些家族。
“那麼倭寇從哪來?現在倭國境內又是什麼情況?”
郭清可不會因梅松林拘謹而放棄問話,富江將這人帶來,那就代表了梅松林對倭國的情況瞭解甚多。
“江浙沿海的倭寇,最開始因倒幕運動而出現,後則是因倭國境內南北朝爭端而加劇。
一開始主要是以倭國武士階級為主,後慢慢加入倭國沿海平民。
都是一幫在倭國境內活不下去的人,只要能給他們活下去的希望,他們能做任何事。
這幫人最開始禍害的並非江浙,而是高麗,但那地除了李成桂這號人物後,活動範圍逐漸變小,這才逐漸南下。
目前黃海,渤海諸島都有倭人生活的痕跡。
內部勢力極為複雜和凌亂!”
梅松林快速說道,“至於倭國境內,南北之爭基本已經結束。
如今最大的勢力,應該是以後小松天皇為權利象徵,實權掌握在室町幕府手中的北朝,至於以後龜山天皇為權利象徵的南朝,從十餘年前便全面呈現衰敗之勢,並且移交了代表天皇權柄的三神器與北朝。
不出意外的話,後龜山天皇一死,南朝也就沒了!”
“那麼,南北朝,那一朝為正統?又為何會分出南北兩個天皇?”解縉詢問道。
一個小國,搞出怎麼多事,也是讓人生醉。
但不得不承認,這種局勢對瓊海有利。
“這個……一時間很難講清,但愣是要分個正統出來,南朝或許更正一些,若是沒記錯的話,南朝天皇與洪武三年便於大明建交,至於北朝……”
梅林送抹了一把並不存在的汗水,眼神略顯惶恐的說道。
好傢伙!
聽完這一段話的眾人,除開朱允熥早已知曉這個情況外,所有人的眼神都圓了。
本以為朝鮮的李成桂玩的花,造反四年,稱王兩年,才向大明報備了開國之事。
結果沒想到,倭國也是不甘示弱,瞞了怎麼多東西。
“最後一個問題,南北朝,哪方與外界聯絡較多?”
問題很複雜,可重心抓住了也簡單,伴隨著蔣瓛直指問題核心的詢問,所有人再次看向梅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