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後世的阿根廷,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從發達國家倒退到發展中國家的國家。
那麼阿拉伯文明,就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從泛帝國時代被打退到部落文明的文明。
中東世界誕生的文明,因地理環境,位置等因素,都有類似的特點,那就是商業屬性較濃。
要知道無論是東方世界,還是西方世界,都有過一段漫長的修地球的歷史。
東方四面都有天然屏障,不是荒漠就是高山,連到東南也有海洋包圍,,自古受到外界影響小,加上土地優渥,只要分配好了基本上沒吃不飽飯的危險,正是因此有此的基礎,東方的文明方能歷經五千年不到,朝代交替,底層邏輯都不會有太變,但也正是因為太安逸,又將文明點加在了文學,思想這種務虛的東西上,故而有了那場劫難。
西方文明則沒有怎麼好的條件,人口漸多,物產壓力越大,加之沒有一個強大種族能夠統治整個西方,打破地域之間的屏障,因此難以誕生主流的觀念,大一統更是不用談。
早先人口還少,問題不大,後續人口增多,自然就要各路開打,但凡後世有名的西方國家,彼此之間基本上都有仇恨與血債,大航海時代最早從西方出現,與其說是文藝復興的結果,不如說是窮極思變之後的產物。
而夾在東西方世界中間的阿拉伯世界,則藉此成為了溝通東西方的通道,無論陸路,還是海運,無論西去還是東來,都要在阿拉伯世界過一道手,藉此阿拉伯人賺取了大量的財富,也成就了偉大文明。
是很可惜的是,阿拉伯世界的天眷隨著歲月而消失,蒙古鐵騎從東方抵達之前,區域內河流水量的減少,土地的荒漠化,文明之火漸熄,蒙古大軍的到來不過就是推了一把,並且蓋上了一層土。
但不得不承認一點,十四末,十五世紀初的阿拉伯人,日子雖然日益難過,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連帶自身文化都受到入侵,但這個時候的阿拉伯人,依舊掌握了開啟未來世界的大門鑰匙。
航海,以及相關的整套技術。
649年,在我國還是唐朝的時候,阿拉伯帝國便已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艦隊,橫行與地中海不說,更是打下了拜占庭帝國的重要港口塞普勒斯,隨後阿阿拉伯帝國境內各地都開始興建艦隊,數百年間,阿拉伯人無不視地中海,印度洋為自家的澡盆,大量的海洋地理資料被記錄在阿拉伯的古籍之中。
就算是滅亡之時,阿拉伯帝國的艦隊,水手們,依舊是當時最強大,最富有經驗的一批。
要知道,到了鄭和下西洋的時候,阿拉伯帝國已消亡與歷史百年,可鄭和船隊通往北非的海上嚮導,是阿拉伯人充當的。
百年後,葡萄牙開闢印度航線的嚮導亦是阿拉伯人。
不開玩笑的說,在全球大航海時代來臨之前,阿拉伯人就已掌握了下一個時代鑰匙,只可惜那個時候的阿拉伯人已經沒有了國家,大量族人的文明等級被迫降級遊牧時代,與沙漠中艱難的生存,還要防範奧斯曼帝國的高壓統治。
……
“眼下是一個極好的時間點,早了,榮耀猶在,屈辱不夠,難以低頭,晚了,世界格局劇變,阿拉伯文明火種徹底熄滅。
這個時候,若是能扶持出一支阿拉伯人,所得到不僅僅只是技術與海洋資料,還將得到阿拉伯世界的感謝!
同為古老文明,理應幫一把!”
方向給了,格局開啟了,可行性驗證與具體操作,那就不是朱允熥的活了,自然會有一幫人去完善。
相較於細節,朱允熥更需考慮方向性,以及連帶影響。
要說會議之前,朱允熥就這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他也是臨時想到,順口而出,會議上道理講的看似邏輯形成閉環,可唯有朱允熥自己知道,其心中有多虛!
“罷了!”
晃了晃腦袋,想不通那就不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