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為了安置房屋損失的百姓,第二批抽籤名額延期,若是再整舊城,目前根本不現實!”
郭清搖頭道。
“誰說取地一定要在舊城原址,舊城北面土地鹽鹼化嚴重,可整體平整。
依次做為臨時安置點,帳篷,木屋,提供必要的保障!
便可騰空舊城!
以目前工部營造速度,我們完全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舊城房屋修整出來,也不需要做的太好!”
常森顯然深度考慮過,郭清說完直接道出他的依據。
“這個方法可以!”
“好主意!”
聞言,眾人點了點頭,目光最終看向朱允熥。
小範圍的物資調動,各位大佬自身就可以,但舊城這專案就大了,沒有一年多的時間根本不現實。
更為關鍵的是,地處於港區,新城中間的舊城,未來承接地位越發顯著,但原格局可進一步挖掘的空間卻越來越少。
不借此進行改變的話,未來也要動,搞不好到時候的成本將更大!
港區,舊城,新城之間已呈現頭重,腳重,腰身輕的局面。
作為外來人口融入瓊海的重要節點,舊城可以不在,但相關環節不能少。
隨著秦地移民匯入,目前在港口工作的勞工,除在第一階段被挑選出來的人才,怎麼說也能挑出一萬多人分流到其他地方。
同期居住在棚戶區的移民,也可做進一步分流。
“解縉,目前各階段滿足流動條件有多少?”
朱允熥的目光看向解縉。
“相關的統計,正常情況當在年底完成,次年二月開始流動,不過就目前掌握的情況。
港區一塊,有大概一萬四千人符合條件,其中有三成的百姓已獲得了公民認可,沒有調離的原因,是為了保證港區的運轉!”解縉說道。
海口府的港區,可不僅僅只是海運港口。
內有船塢,倉儲,工部工坊,校場等設施,尤其是倉儲這一塊,海口府境記憶體糧有六成堆在港區,另如食鹽,布料,礦石,藥材的主要倉庫也在其中。
加上還在修繕第三期工程,目前在港區生產生活的接近六萬人,比生活在舊城的還要多。
同時舊城三大棚戶區移民,多半也在港區工作。
頓了頓,解縉繼續說道,“舊城內,處在第二階段移民當有五千多人,這些百姓多數在瓊海生活了近一年,家中有適齡子女也多入學,對我們的政策非常瞭解。
不過目前生活在舊城,最多的還是海口本地的百姓,因務工而臨時居住在舊城,這些百姓距獲得分房資格,多少還差了一些資歷!”
當初為了調動海口的勞動力,鋪設基礎設施,開墾農田,朱允熥給出多項政策。
大量無地,少地,擁有土地貧瘠的海口原住民,紛紛湧入舊城,瓊海對下給出的機會雖平等,可平等不代表全面,能從中脫穎而出終為少數,沒能脫穎而出百姓,為了方面日常生產生活,大多透過各種手段居住在舊城中,這情況又和移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