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的建築,尤其是居民區,本輪災情之後,一座沒倒的房屋,給予了百姓巨大的信心。
平層的土胚房倒了不知多少,被常規思路認為不安全的公寓房卻扛了下來,內部滲水情況都少。
一份考卷不能只看分數的多少,還要得分點與失分點在哪!
“不錯,眼下的關鍵除善後外,最為關鍵就是繼續推廣基礎設施的建設,此番南渡河河堤的存在,為我們免去一場洪災。
在秦地人口即將進入的情況下。
我個人覺得,當遷徙三區百姓,在南渡河附近生活,加強人手,儘快將水泥河堤的距離拉長,爭取早日全面覆蓋整個南渡河!”解縉說道。
有著穩定的移民來源,瓊海內部人口調整也已成體系化。
新移民進入港區做事,一定時間後搬入棚戶區,後根據具體情況,有的遷入三亞,有的彙編進入農墾軍團,有的進入工部下屬的勞動隊,跟著從中選優,該讀書的讀書,該入城的入城。
颶風結束後,瓊海與開州建立聯絡,秦地移民的真實情況到手。
目前秦地移民有八千人已入廣東,開州境內聚集了八百人,只需調配一次船隊便可以將人係數遷移進來。
“棚戶區,此番受災最為嚴重,雖只是臨時建築,但畢竟是百姓居住之地。
藉此機會我覺得當在原先的基礎上重新規劃,更好的保障移民的生活,至少要給人安全感!”
解淪附和道。
移民的生活條件和自由,是隨著一步步融入而變化。
新移民,進入港區後,瓊海給他們準備的是集體宿舍,這些宿舍由大型倉庫改造而來,隔層,隔床,除開男女分開外,一個倉庫少說能住下三四百人,有一點甚至有四五百人,根本沒什麼私密空間可言。
後續安排的棚戶區,別看不是常規的房屋,但百姓卻可以獲得私人空間,家人也可以住到一起。
跟著宣誓成為公民後,條件提升可能不大,但個人隱私卻將得到進一步保障。
之後就是獲得房屋。
此番颶風之下,棚戶區的問題出現,在肯定要騰人的情況下,乾脆就將棚戶區重新設計一遍。
“這個提議沒什麼問題,不過我個人覺得,與其只動棚戶區,不如將整個舊城徹底推翻重建!”
常森顯然更狠,“如今海口府方方面面的壓力在舊城,不說舊城房屋是什麼情況,就說舊城百信,這些年忍耐了不少,不如全部搬出來,左右需要搬遷的人口也不多。
而且在一系列規劃中,我沒看到一份關於舊城的規劃!”
舊城的問題,在此番颶風下暴露的很嚴重。
年久失修的房屋,各類設施的不配套,越來越多的人口,越發狹小的空間,加上原先海口縣就是一個小城,從沒想過有什麼大發展。
如今卻作為移民融入瓊海中轉點,顯然也已經無法滿足瓊海的要求。
“推翻重新設計,說的容易做起來難。
目前為止,舊城內人口近四萬萬,雖有一萬多是移民,可剩下兩萬也不是那麼好安排。
就算安排……
目前新城能提供多少住宅。
這不是拍腦袋就能解決,人手的充足可以提高效率,可營造新式房屋消耗最多是水泥。
水泥產量提升不上來,一切都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