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李善沒有一點後悔,而是望著眾人道。
“若設東廠,朝綱崩壞,文武皆死。”
他只是一句話,告戒眾人。
因為他知道,這些人慌了,也有些怕了,可他更加清楚的是,東廠的設立,絕對是一把隨時可能落下來的刀。
文武百官將沒有任何話語權了。
可以允許皇帝權力最大,但皇帝想要擁有所有權力,這也是不行的,容易誕生昏君暴君。
所以東廠之事,他絕不同意,也告戒眾人,不要亂了陣腳。
聽到這話,百官沉默。
他們明白李善的意思,可也不想跟皇帝鬧的這麼僵啊。
一時之間,陷入兩難之境。
但所有人都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李善徹底將皇帝得罪死了。
而與此同時。
皇宮之外。
整個京都早已經陷入一片喜慶當中了。
顧錦年今日拒絕和親,為大夏王朝立言,陛下封侯設宴,又大赦天下,這如何不是一件值得喜慶之事?
如今街道之上,無論是民間百姓還是讀書人,都在誇讚顧錦年今日所作所為。
文人作詩,歌頌顧錦年,百姓更是不斷誇讚顧錦年這些日子來的所作所為。
而且各大戲院也在第一時間請來一些讀書人撰寫戲本,就是將今日之事,寫成戲文。
原因很簡單,無論是京都天橋的普通戲班子,還是一些大院戲班,已經排演好了顧錦年為民伸冤的戲碼。
場場爆滿,百姓也好,讀書人也罷,一些商賈也愛看,情到深處,更是引來一眾叫好,打賞連連。
對於戲園子來說,顧錦年簡直是一塊寶貝,活脫脫的大寶貝啊。
而這種事情,不會被管制,畢竟也是間接性擴大顧錦年的聲望,並且不僅僅是京都如此,為民伸冤的戲碼,早已經傳遍大夏王朝所有戲班子。
京都火的東西,也相應會傳到其他郡府當中。
如今為國立言,更不是一件小事啊。
不過對比京都的熱鬧。
大金王朝與扶羅王朝,也在三個時辰後,得到了訊息。
此時此刻。
大金王朝。
皇宮當中。
一名老者端坐在龍椅上,聽著太監傳遞的訊息,眉頭一直緊皺。
“大皇帝。”
“匈奴國已差人送來書信,希望大金王朝能出面處理此事。”
老太監開口,望著這位大金皇帝,如此說道。
龍椅上。
大金皇帝沉默不語,年邁的面容上,盡是平靜。
過了良久,他的聲音響起。
“讓匈奴王調查清楚,大夏王朝是如何識破竊取國運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