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
“深夜來訪,應當是為匈奴之事而來吧?”
李善開口,緊接著落座下來,如此問道。
當下六人也紛紛落座,點了點頭。
“相爺。”
“顧錦年詩成千古,削匈奴國運,陛下更是在盛會之上,如此偏袒顧錦年,打壓儒臣,老夫覺得陛下這是在立威,為了發兵匈奴國立下其威。”
“不知相爺是否也有此意?”
楊開的聲音第一時間響起。
今日之事,他看在眼裡,孔家的確有失風範,但這些不算什麼,無非就是孩童爭吵。
而且千古詩詞也好,千古經義也罷。
這些東西,與他們無關。
在其職,謀其位。
他們要做的事情,是如何坐穩自己這個位置,如何穩固自己的利益。
而不是在乎顧家與孔家兩個晚輩吵架,這些算得了什麼?
“本相不知。”
“但楊大人這般言論,倒也不是不可能。”
“陛下勵精圖治,如今大夏王朝也休養了些日子,陛下有好戰之心倒也正常。”
“不過,諸位覺得,眼下能否開戰?”
李善開口,詢問著眾人。
“不能。”
“大夏國庫,不足以維持戰爭,尤其是北擊匈奴,奪回十二城,不一定是件好事,奪不回十二城,麻煩更大。”
“匈奴鐵騎,可不是吃素,又在草原作戰,更加耗時耗力耗財,若陛下當真有意北擊匈奴,老夫絕不答應。”
戶部尚書何言開口。
打仗這種事情他是最不喜歡的,一打仗錢就跟流水一般消失,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大夏王朝銀子還算是有,可對於這麼大的一個王朝來說,每一分錢他都希望花在刀刃上。
促進貿易增長他願意花錢。
加強農業生產他願意花錢。
可要是打仗或者是修繕宮殿等等,他都不願意答應。
純粹沒必要啊,銀子這東西,花一文少一文,不當這個冤大頭。
何言所說,眾人紛紛點了點頭。
“如今,大夏王朝還處於休養狀態,當初鬧的太大,耗費多少銀子不說,主要是陛下冊封了不少王侯將相。”
“再加上那些各地鎮守的王爺,明明收稅扣銀也就算了,還年年喊窮,讓朝廷撥款,養了一批閒人。”
“大夏王朝的銀子,全部流給這幫皇親之中,倘若一但打仗,國庫銀兩,不出一年必會耗空。”
“江寧郡水災還未徹底平穩,國庫時刻要準備錢財銀兩補救,倘若大夏又發生這種情況,那就是天大的麻煩。”
“不可征戰啊。”
楊開出言,他細細算了算,完全站在何言這方陣營。
“不止如此,老夫從去年開始,便一直向陛下提起關於官員俸祿之事,開元年間,百官俸祿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