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王朝,內憂外患,絕不可能說不需要我等武將,所以那幫文官沒有任何必要害錦年。”
“對他們來說,這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所以害錦年的人,是武將一脈。”
老爺子又喝了口茶,簡單的解釋一番。
“爹,武將一脈為何要害錦年?”
“是薛國公嗎?”
顧千舟皺了皺眉,如果一定要將範圍鎖定在武將一脈,薛國公嫌疑最大。
畢竟他是除顧家之外最大的武將勢力。
“不是他。”
“他沒有這麼蠢,他也有後代,這樣做,倒黴的只是他。”
顧老爺子搖了搖頭,直接否決。
“不是薛國公?那會是誰?”
顧千舟實在是想不到另外一個可能了,畢竟薛國公嫌疑最大,其他什麼國公也好,王侯也罷。
有啥意義?
真把錦年害死了,面臨的是顧家雷霆大怒啊。
有必要嗎?
“當真是愚蠢。”
“我真想不明白,你這種腦子,怎麼生出錦年的。”
“老六說的沒錯,孫子都是繼承爺爺的,這話沒錯。”
老爺子罵了一句,同時自誇一句。
“爹,您直說吧,老是瞞著孩兒做什麼?”
顧千舟也無奈了。
“我問你,倘若錦年當真溺水出事,顧家雷霆大怒,往壞處想,與陛下撕破臉,但我顧家絕無造反之心,只要求陛下徹查清楚。”
“只不過這事查的清楚嗎?最終結果,必然是找那批文官當替罪羊,而那個時候,陛下會讓我做什麼?”
顧老爺子開口,詢問著顧千舟。
“會做什麼?”
顧千舟皺眉,但下一刻,想到了答案。
“調離京都,鎮守邊境,或者出征匈奴。”
顧千舟想到了答案。
得到答案,顧老爺子稍稍有些滿意,最起碼顧千舟還沒那麼蠢。
“可若是老夫隱忍下來,陛下會做什麼?”
顧老爺子繼續問道。
“還是調離京都,錦年若是真出事了,爹您一定不會善罷甘休,陛下為顧全大局,還是會派您去邊境。”
“而且很有可能是北擊匈奴,世人都知道,爹您曾經立言,要屠盡匈奴人。”
“所以,陛下不會擔心您擁兵自重,再者邊境之地的將領,是薛國公的人,也不擔心您做什麼事。”
顧千舟開口,如此說道。
“沒有什麼擔心不擔心的。”
“陛下一定會防我,但也一定會讓我去邊境,而且一定是與匈奴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