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陛下眼中,今日但凡彈劾顧錦年之人,都涉嫌與商販勾結。”
“江寧郡之事,極其蹊蹺,這背後肯定有人操縱,而且極有可能是建德餘孽。”
“朝廷之中,必然也有賊心不死之人,想要復辟帝位,主張開國庫,買糧救災,都有嫌疑。”
“只不過陛下不會對我等下手,畢竟朝堂還有許多事情等著我們處理。”
“可苗頭已經顯露了,陛下要敲山震虎,先殺世家,再來清算我等。”
“兩位大人還是好好想想,如何渡過此劫吧。”
李善開口,他洞悉一切,知道皇帝到底想要做什麼。
可此話一說,兩人神色微變。
“相爺,開啟國庫,買糧賑災,這是人之常情,我等也是心切災情,陛下遷怒我等,這有些不太可能吧。”
“我等問心無愧,也不懼此事。”
胡庸和楊開的回答,有些截然不同。
可李善嘆了口氣,望著二人搖了搖頭道。
“胡尚書,你這話跟陛下去說,跟我說沒有任何作用。”
“楊尚書,你問心無愧,可陛下怎知你有沒有問心無愧?”
他兩句話,讓兩人沉默。
君臣之間,最大的問題就是猜忌,往往因為猜忌,被貶的被流放的被殺的,古今往來,歷代歷朝少嗎?
一點都不少。
“敢問相爺,眼下該怎麼做?”
胡庸開口,詢問後者。
聽到這話,李善望向江寧府的方向,聲音平靜。
“當下唯一的辦法倒也簡單。”
“讓太子出面,主動提出,嚴懲世家商販,表決態度。”
“如今秦王殿下監國,江寧府之事,他嫌疑反而最小,監國之人,怎可能希望國家內亂。”
“而太子又有一重嫌疑,不但加深他與秦王殿下之間的隔閡,更主要的是,陛下會對太子殿下有所猜忌。”
“猜忌我等臣子,無可厚非,可陛下不能猜忌太子,太子殿下已被撤監國之責,若再被猜忌,只怕當真有一天會被.......”
說到這裡,李善沒有繼續往下說了。
而是話鋒一轉,直接開口道。
“讓太子必須主動出面,請陛下嚴懲江寧府所有高賣糧價之商。”
“江寧郡,有三大名門世家,若是可以,死一家即可,如此一來,可以洗清嫌疑,還可以賺的江寧郡千萬民心。”
“如此,太子之位穩若泰山,兩位大人雖有嫌疑,但只要太子穩住,再大的事情,也不會遷怒兩位。”
李善開口。
開始善後工作。
現在江寧郡洪災結束了,那麼這份天大的功勞,必須要撈一筆。
顧錦年出計策,可得民意。
但對江寧郡所有難民來說,誰才是最可恨的?這幫商人最為可恨。
吃飽了,他們會感謝顧錦年。
但這種感謝能持續多久?
仇恨可以一直藏在心中,如果這個時候,有人出面殺了這些無惡不作的商人,只怕民心所向,勝過顧錦年出謀劃策。
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
得到江寧郡百姓的認可,這太子之位,就更加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