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多謝伯爺提攜。”
賈瑛之所以能這麼大方,還是因為當初在江南水師和海關衙門上的投入見了成效的緣故。
雖然如今這二者已經不在他手中掌握著,可是當初組建江南水師時,他可是墊了好些銀子進去的,不說人力技術的本錢,吃水不忘挖井人,楊佋好歹是個王爺,做事再不講究,也不會忘了他這一份。
可話又說回來,即便他就是想抹掉自己對水師的影響又可能嗎?
而江南水師又是海關衙門依仗的根本,寧波港的海貿全賴江南水師作為後盾,才能在大海上暢通無阻,這裡面的獲利又豈會少。不說別的,海上隨便剿滅一支不明身份的船隊,所得之利,就足夠幫宋律組建一支水師了。這還不說水師私下裡還有自己的買賣。
有人或許說這是強盜行徑,明目張膽的搶劫。
官兵剿匪,這怎麼能說是搶劫呢?
至於走私,沒道理守著金山,還能餓肚子的。
當然,楊佋或許比他得到的更多,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該讓的利,還是要讓的,賈瑛畢竟只是一個臣子。
“大軍準備何時出發?”賈瑛平靜的問道。
宋律說道:“兵部新發來的文書,要求下官與本月月底之前趕到薊州,如無意外,下官想本月上旬結束後,大軍就該出發了。”
“能否在推遲幾日?”
剛剛給了甜棗,這會兒也該提條件了。
這是上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他願意幫助宋律,是因為他需要宋律手中的備倭兵,並以此積攢下一些人情,留待後用。
就像人與人的相處、普通百姓家戶之間的往來一般,有來有往,這情分才能長久,單方一味的付出,最終的結果莫過於鬥米恩升米仇了,有時候就是要讓對方養成獲得利益並付出相應代價的習慣,只要能保持這個良好的習慣,彼此的親密關係就能維持下去。
“推遲?”
“大人想要推遲多久?”
宋律雖然好奇賈瑛為何提出這樣的要求,大軍的行進是有期限的,失期是要問罪的。
當然,一個人的地位到了一定程度後,這所謂的失期罪責,也要打上許多折扣,畢竟不是讓備倭軍出關與匈奴人作戰,最多是給他帶來點不必要的麻煩而已。
儘管心中好奇,但宋律並未直接問原由,而是給出了一個並不算直接的肯定回應。
問推遲多久,就說明他宋律願意為了你的要求,而延緩大軍出發的日期。
可同樣,也要看賈瑛給出的這個期限,在不在他宋律的承受範圍之內,如果與兵部給出的軍令相違背,那就是強人所難了。
可真是宋律的這一問,把賈瑛給問住了。
來時的路上,賈瑛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他想要將備倭兵留在手邊,但是誰也無法確定楊儀騎兵的日期,哪怕鄔玉卿也只能給出一個大概的時間段。
這是一個算數問題。
假設楊儀騎馬而行,正常的速度,從京城到遼東鎮大概在十天左右。
如果不惜馬力,並且沿途換馬的話,這個期限會縮短很多,十天以內是肯定的,但同樣無法確定具體期限。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不會有六百里加急那麼快,一天三百公里,哪怕是訓練有素計程車卒都得累個半死,別說楊儀一個親王了。
四百里加急嘛,這個就說不定了。
一天兩百公里,騎馬而行的話,還是在一個正常成年男子的承受範圍內的。
而且,造反這種事情,既然決定了,那就得講一個兵貴神速了,忠順王楊熾隨時都有可能返回遼東,楊儀沒有多少時間浪費。
再說坐騎,如果是以邊軍所騎的草原馬來說,十二個時辰不停歇,一天最大路程不會超過兩百公里,楊儀的坐騎,起碼不會比這個差了去,汗血馬的話日行五百公里,但人受不了。
從京城到遼東鎮近一千二百里地,六百公里,日行兩百,最快也要三到四天的時間,之所以不是整三日,是因為戰馬連續奔跑的速度其實是一個減速度。
這還只是一個單程。
大軍行進,這個時間最短也要翻倍,甚至三倍以上。
遼東的邊軍畢竟是精銳,且以騎兵為主,就算是翻倍,也是有限度的。
不過這個路程,就不能以京城到遼東鎮來計算了,而是山海關到遼東鎮的距離,大概八百里左右,也就是四百公里。
單騎兩天的時間,大軍或許要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