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賈瑛也覺得有點太快了些。
皇帝的親兒子裡,也不過只有一個封了親王爵。
或許,是有意扶持吧,畢竟皇族子弟中,似楊佑這般能夠帶兵打仗的,可沒有多少。
原本賈瑛以為忠順王才是皇帝在軍中的真正依仗,畢竟忠順王麾下可是有不少將領了投靠的,在軍中也是有一席之地的,尤其是京營。自楊熾擔任中軍都督後,京營的將領算是被他全部換了一茬,還有宣府、薊州這些地方,也都有對方的親信。
可後來賈瑛才知道,忠順王根本沒有帶過兵。
宣隆帝的兒子中,若論帶兵打仗最厲害的就是楊佑他老子了,剩下的幾個有出息的,都是擅長處理政務,比如嘉德,再比如義忠王。
至於忠順王,更像是嘉德的工具人。
所以給楊佑升親王爵位,大概是為了扶持皇族子弟吧。
楊佑要升爵了,那自己呢?
嚴華松此時和他說著些........
賈瑛目光看了過去。
嚴華松微微一笑道:“在你未入京之前,陛下就曾問過幾位六部以上的大臣,該如何封賞你。”
“諸位大人都怎麼說?”賈瑛心中微微一緊問道。
錢不錢程的倒無所謂,可卻關係道自己今後的走向,尤其是對於這些大臣的態度,賈瑛尤為在意。
“說來也怪,倒是出奇的一致,都覺得你年紀尚輕,不宜升的太快。”嚴華松說到。
快嗎?
二爺我進士探花郎出身,平楊煌,練新兵,收復偏關,生擒左谷蠡王,到如今也不過是個從五品罷了,還是兵部屬官,又非一地一衙主官。
內閣和六部大臣之間,什麼時候意見這麼統一了?
賈瑛自己也知道自己的缺陷,那就是年紀。
哪怕他此時又傅斯年那般年紀,也不至於讓這些大臣意見這麼一致了。
可不升官兒,那皇帝該怎麼賞?
總不能不明不白沒個說法兒吧。
不過對於升官兒,賈瑛倒並非太過執念,升的太快了,也不見得是好事。
他的目的是為了救賈家,如今皇帝對於勳貴還沒有起了厭惡之心,朝廷這邊,倒是不用太過著急。
關鍵是賈家自己,還有金陵那邊。
如今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已非往日,如果拋開長幼輩分不論的話,賈瑛在賈家就算不是說一不二,可他的意見通常也不會有人反對的。
尤其是此次回來之後,便是賈珍見了他,都沒了之前的冷淡。還有鳳姐,之前還會時不時挖苦刻薄幾句,這次回來後,態度也似乎有了改變。
到底是武勳之家,賈瑛算是真正繼承了祖輩的以武傳家,扛起了家族的大梁,或許再過些年月,這個家族就需要在賈瑛的庇護下生存了。
別看賈赦賈珍都有爵位在身,說一句酒囊飯袋一點都不過分。靠著祖宗傳下來的爵位,也就是對於尋常百姓或是落魄士子來說,賈府就像龐然大物一樣,深不可測,高不可攀。
就像是張華、石呆子、蔣玉菡、馮淵,亦或是尚未曾起復之前的賈雨村。
賈雨村為官之後,便開始棄了賈家,巴結上了王子騰。再看賈家,在面對幾場牽扯到的督察院的官司時,除了求人掏銀子,什麼辦法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