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午時將到,明遠樓那邊還是沒有動靜,賈瑛便開始給自己鼓搗午飯。
做飯對於賈瑛來說不難,難得是無米之炊。
入考場是不準帶太多東西的,即便是生活必須品,也是有嚴格限制要求的,就那麼大的包裹竹籃,又能帶多少。
大體無非就是三類:
起居類。諸如蠟燭、燭臺、水筒、小火爐、鐵盆。
被子、板凳之類的都是不讓帶的,包括類似寧採臣揹著的木箱子,也是不讓帶的。衣服不準帶面,燭臺必須是空心,水筒裡的水必須提前汲好。
文具類。諸如筆、墨、硯、鎮紙、水注,嗯,還有紅繩。
筆管必須是鏤空的,硯臺不能過厚,至於紅繩,交卷時需要將卷子裝入卷帶中,紅繩是用來系卷子的。
飲食類。這方面就沒有具體要求了,家境富裕的,帶的自然豐盛一些,窮困之家的舉子,頂多就是一些冷巴巴的乾糧。
不過還是有些小細節要注意的,肉類的必須切塊,饅頭包子饢餅都要掰開。你不動手,有人會替你動手,賈瑛可不想讓別人的髒手碰自己吃的東西。
趁著還沒開考,心下無事,賈瑛決定犒勞犒勞自己,畢竟接下來幾日還不知道有沒有功夫鼓搗這些。
鹿肉、羊肉塊都是切好的,羊腰子也片成了片,還有什麼鵝蛋、鴿子蛋的也都不缺。賈瑛用竹籤子把它們串起來,一邊烤,一邊撒點孜然、辣椒粉什麼的。
孜然又叫安息茴香,傳入大乾已經有幾百年了,辣椒時間不長,可他們家開著香料鋪子,這些東西怎麼會缺。至於細鹽......唉,那就更不缺了,可能是因為唐~磚開了掛,有唐後期加碘食鹽就誕生了,以至於斷了他賈瑛許許多多的財路,這該死的穿越者!
香味在號房之間飄蕩著,勾動起四周舉子肚子裡的蛔蟲,大家都好奇這是哪家的奇葩,這麼悠閒!有錢了不起麼!
別說他們,四周巡視的科道兵都有意無意的從賈瑛號舍前經過了好幾次了。
可惜沒帶了點黃酒進來,吃起來終究不是那般滋味。
“咚咚咚!”
明遠樓那邊傳來了鼓聲,緊接著禮部的幹吏就開始分發首場試題和捲紙。
賈瑛開啟試題卷,大致看了一遍,義三道經四道,總共七道,他只需作答其中四道即可。今科的經義四道,卻是少了詩經一道,反而春秋和禮記都有,那些治詩經的考生恐怕此刻都在默默的流淚了吧。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這是義三道的第一道題,出自四書《論語·學而篇》,與截搭題不同,這是一句完整的思想表達句子。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就是:“一個君子,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即便是讀書所學也不會牢固,所以行事應當以忠和信兩種德行為主,不與不忠不義之人交朋友,有過則改!”
單從題面上來看,這道題中規中矩,所取的也不過是孔子的一句話,且也不是冷僻少見的,不算為難考生。
可賈瑛卻是對當下的時局有些瞭解,不論這道題是誰提擬的,必定是要經過嘉德帝批紅確認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就代表了嘉德帝對此次恩科的期望。
再看題中主幹,“君子”、“莊重”、“威嚴”、“忠信”......
“學則不固”,這裡指的是考生無疑了,那剩下的呢?
“君子不重則不威”,哪個君子?誰的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