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大異陪著去參觀新建的火車站,告訴他們鐵路就快修通了。這次新修新市到嘉陽的鐵路積累了不少經驗,培訓出一大批師傅級工匠,可以加快鐵路的修造。
趙玉林說:前些日子大理國提出要咱們幫忙把鐵路修去昆明,方便兩國的貿易往來,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大異說他正要講這個事兒吶,雖然咱們積累了經驗,製造出不少築路工具、器械能加快鐵路修造,但是要一口氣把鐵路修到昆明還不行,往南方走全是一座座的大山,山地河谷之間的高差太大需要繞行,那就不是一點點的距離了。
他建議將鐵路向成都延伸,先到嘉定,再到新津,越修越平坦,一年年謀劃總能修通。
老曹和孟公都是一臉的歡喜,連呼善吶,大善。咱們出成都就能坐上火車了。
趙玉林卻是連連搖頭,眾人都是一臉不解的看著他。
他問:咱們修造鐵路的目的是啥?是為了國家的建設需要。
眼下咱們修鐵路受到制約的瓶頸在哪裡?
餘大異說:還不是精鐵不夠,從金沙江上的渡口鎮倒是能挖到鐵礦,冶煉的精鐵還是玄鐵級上品。但是金沙水急,行船太難。從渡口鎮放船下來都是九死一生。
趙玉林點點頭說:問題就在這裡,咱們為啥不把從新市到渡口鎮的鐵路修通,首先解決冶鐵的需要,突破了鋼鐵冶煉的束縛後咱們就能加快鐵路的修造。還怕成都人不能早日坐上火車?
孟公讚許的看著他說:妙,還是哥兒深謀遠慮,我等都只顧著好耍啦。
老曹又是兩個大善,他說咱們忘了,成都現在有水路通向四面八方,不用急於修鐵路。
趙玉林擺擺手說二位謙虛啦,他走進了小聲講:咱們將鐵路修到大理國邊境,大理人天天看著咱們巨龍飛馳的火車還不眼饞,萌生歸入咱們新宋,一起坐火車逍遙的想法?
三人立馬大笑,老曹歡喜的說:這叫一舉兩得,大善吶。
臨走了,他將負責嘉陽修造的魏人生叫到身邊說:幹得不錯,要準備承擔更重的擔子。
小夥子幹勁十足的給他保證完成任務。
趙玉林十分滿意,領著諸公登船南下,一路去考察穆家川,靈渠和廣南西路。
穆家川就是湘江、湘水,宋人還叫穆家川。
七日後,趙玉林轉進穆家川逆流而上。
這些地方過去因為連年戰亂,整個社會都在為戰爭輸血,雖然和平好幾年了,看著依然是破敗不堪,和成都相比差了十萬八千里。
一行人來到長沙,眾人看到城門口依然有瘦骨嶙峋的饑民扎堆,趙玉林心裡非常難受,提議工部和水部聯合謀劃,再次大規模疏導穆家川,選擇合適場鎮新建客運、貨運碼頭。用以工代賑的方式把這些饑民組織起來勞動,暢通穆家川和靈渠以及廣南西路的運輸通道,讓老百姓有飯吃,水路更加便捷。
他說:實施這樣一個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工,正好解決了穆家川沿線饑民的安置和生活,再發給他們工錢,饑民就有收入啦。
咱們讓沿途的州縣將人都組織起來勞動,既穩定了社會,又做了實事,一舉兩得。
老曹不住頷首說:善,就這樣幹。
孟珙歉疚的說:都是他當年一味在荊湖徵稅害得,朝廷扶持了這麼些年還沒有恢復過來,對不起這方父老鄉親。
餘大異歡喜的說三少爺給咱們工部指出了做事的方向,咱們將全國的工匠調集起來幹,必定叫這條古老的水道煥發出勃勃生機。
就是,就是……
老曹見他吞吞吐吐的有點不悅了,問他到底想說啥?
有屁就放。
大異趕緊說他是擔心到處都要開大的修造專案,所花的銀錢不在少數,朝廷拿得出來嗎?
孟珙也是一臉疑慮的看著他。
老曹笑哈哈的說:銀子的事情就不由咱們操心啦,玉林哥兒有的是辦法。真要不夠,咱們開啟機器印就是了。
趙玉林剛吃下一口茶,噗呲一聲就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