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然曾和柳山青提過一嘴,柳山青覺得可行,但一直沒有深入。
沒別的原因,朝堂的事情太多,要立即做的事情也太多,更改官制、完善官員提拔制度一事,可以往後拖一拖。
至少得等到南北兩線的戰事結束。
說到戰事,施然和柳山青眼下又有一件急需待辦的事情,對施遠、陳喜等人的封賞。
勳章的制度是已完善,但就獎勵勳章,顯然是不夠的,還得獎些別的。
畢竟這是大隨自有的制度,若是突然更改,只將無實質的勳章,會引起將士們的不滿。
那麼問題來了,該獎施遠、陳喜等人什麼?
張平、左戍和樂復等人好說,他們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難的是對施遠、陳喜的封賞。
施然的意思是擢升陳喜為太尉,賞三千戶。
太尉是最高武職,統領諸軍,負責各級軍官的任免和考核。
該官職等同於施然的大司馬一職。
在施然任大司馬後,太尉一職在眾臣心中是預設被撤除的。
施然現在提出來,一是為了獎賞陳喜,二是將軍務更加合理的分給陳喜。
畢竟施然現在對軍事一知半解,由他來拍板做決定,很容易出問題。
之前有關軍務的處理,在施然回到大隨後,就是交給施遠、陳喜來處理。
施然最多是在他們做出決定後看一看,基本上不會駁回他們的決定。
“左丞相呢?”
“封公爵吧。”
“公爵?”
大隨使用的是和秦朝一樣的二十級軍功制,最大的是徹侯。
公爵是周時才有的爵位,在大隨已經被變成一種官職,如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就是三公。
“不然沒法封,我爹他已經到頂了。”
至於封王,那是不可能的事。
在大隨沒有封王這一選項,就是施然在大隨地位特殊,封為秦王也是藉著假死才能封。
柳山青思索道:“如此一來,二十級軍功制就得改了。”
“這些東西本就不是一成不變的,改成二十一級,又沒什麼關係。”
施然說:“權力上就比徹候多一些食邑吧,可以將一個縣改成公爵的名號,對所改縣無行政權。”
柳山青點頭說:“給予左丞相什麼名號?”
“鎮北公。”
柳山青沒意見,又問:“張平、左戍等人該賞他們什麼?”
“以他們的戰功來定,爵位可以提升的提一級,不能的就賞點食戶,在官職上提一下。”
“朕打算派左戍去管理河西一郡,你覺得如何?”
“郡尉還是郡守?”
“郡守,”柳山青說,“郡尉一職,朕打算讓張平擔任。”
“讓樂復吧,張平性格太暴躁,也不太樂意動腦子,容易被左戍牽著走。”
施然說:“樂復很有主見,謀略也不差,他擔任郡尉更合適點。”
“朕原是打算讓樂復擔任河西另一郡的郡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