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任何國家來說,軍艦海上遇險都是件不折不扣的大事。
因此,就算巴拉姆已經認定除了向滎州號求援以外沒有其它更好的解決方案,但該做的情況彙報還是要做。
只不過,由於遠端通訊手段受到限制,加之帶英在工作效率方面的傳統藝能,當勇敢號彙報的相關情況經過層層轉達,最終送回到英國本土的時候,已經有人比他們更快一步……
當天的稍晚些時候。
英格蘭,樸次茅斯海軍基地。
第一海務大臣馬克·斯坦厄普海軍上將正神情複雜地緊盯著眼前螢幕上的畫面。
那是一架直升機,正在環繞著一艘舷號為“d32”的驅逐艦緩慢飛行。
而角落裡一個稍小的視窗中,還同時播放著由這架直升機拍攝到的俯視角畫面。
“各位,我需要一個解釋。”
斯坦厄普的臉色陰沉得可怕:
“首先,我們的最新型驅逐艦為什麼會如此徹底地失去動力,以至於連輔助柴油機和應急電源系統都無法工作,只剩下一部分依靠獨立電池供電的裝置可用。”
上將環顧四周,整個指揮中心裡面,沒有任何一個人敢於與他對視。
停頓幾秒鐘後,他的語氣稍微緩和了一些:
“當然,這或許還可以解釋為供應商的問題,具體情況我們日後再談。”
不過,緩和也只是一瞬間而已,很快又變得凌厲起來:
“但還有更重要的一點……為什麼我們對此事一無所知,反而需要等到華夏方面的通報才能獲取到相關訊息?”
“勇敢號的報告呢?杜庫姆的海軍後勤基地呢?迪戈加西亞的通訊聯絡站呢?”
其實也不能怪斯坦厄普上將如此暴怒。
或者說,相比於憤怒,他此時的感覺更接近恐慌——
祖宗把海軍交到自己手裡,結果被徹底帶廢了。
這件事要是被傳揚到國際上,後果他簡直不敢想象。
皇家海軍武備廢弛,這是從二戰之後大家就心知肚明的事情。
但廢弛也要有個限度。
80年代的皇家海軍,尚且能糾集力量到南大西洋教訓不知好歹的阿根廷人。
90年代的皇家海軍,也還能攢出一支艦隊去西太平洋跟華夏針鋒相對。
怎麼到了21世紀,堂堂一艘主力艦發生事故,需要別的國家施以援手也就罷了,就連事故訊息都是別人施捨的,否則整個海軍參謀部都還被矇在鼓裡?
這要是打起仗來……
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