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情的發展卻跟黎萬兵的猜測大相徑庭。
在勇敢號減速之後,以為對方不準備繼續拼速度的滎州號也跟著降低了輪機的輸出功率。
但確實沒有任何技術能夠縮短這個過程的時間。
很快,兩艘軍艦之間的距離便再次越拉越遠。
只不過位置關係發生了交換。
直到將近十分鐘後,滎州號才終於切換回了低速巡航模式。
而這個時候,雙方甚至馬上就要脫離目視接觸距離。
“這樣看來,我們的優勢在於燃氣輪機擁有更高的絕對功率,能夠在比較長的時間內獲取更高的最大航速,但在動力輸出的靈活性上,確實還沒辦法跟電控系統相比較。”
林曦則已經開始了自己的例行總結:
“好的一面是,現代艦艇……或許除了潛艇以外,已經無需提前搶佔有利攻擊陣位,所以戰術機動性倒是沒有火炮魚雷時代那麼重要,反而是長距離高速航行的能力更有價值……”
副艦長田寶元此時突然現身,還不知道從哪端來了一個保溫杯,坐在艦長旁邊補充道:
“但也要考慮到高航速所對應的航程情況……我剛才去看了一下輪機的工作引數,雖然QC300的熱效率已經比LM2500和GT25000明顯提高,但在高速情況下的油耗情況還是不太樂觀……至少在紙面上跟旁邊的WR21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黎萬兵也跟著加入話題:
“關於WR21的油耗水平,我記著輪機長跟我提過一嘴,說之前在606所那邊看過份資料,可以在大約60%的轉速區間內,也就是除了超高速和超低速以外,都保持在和柴油機相當的程度。”
“這方面我也有所耳聞。”
田寶元說著擰開杯蓋,朝裡面輕輕吹了吹:
“不過QC300在技術上還是偏保守,沒有像WR21那樣應用完整的中冷回熱技術,再加上傳動方式的差距,熱效率方面吃點虧倒也正常……好在據說後續改進型就會採用升級型號的QC300IC,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
早在052C尚處於設計階段的時候,701所就已經提出了兩個進一步升級的思路,一是相對簡單的武備提升,二是包括加寬船體在內更加大刀闊斧的變動。。
最終得益於QC300在裝艦之後的穩定表現,風險更大但收益也更大的後者最終獲得海軍青睞,並提前從概念方案走向了具體設計。
052C的建造數量也因此而停留在了兩批共8艘。
後續第三批則直接調整為更新的改進型號。
不過計劃歸計劃,因為052D的首艦此時才剛剛動工不久,對於新艦具體的子系統引數,像他們這樣的一線指戰員還是隻能聽到一些猜測和傳聞。
三人就這麼你來我往地聊了一陣子,卻發現雖然己方已經把速度減到了12節,但後面的勇敢號卻完全沒有跟上來的跡象。
反而距離還在進一步拉大。
直到此時,他們也終於注意到,電子海圖給勇敢號標註出的目標狀態列裡,速度引數竟然已經下降到了幾乎微不可查的2.5節。
一般情況下,但凡是軍艦以自身動力行駛,就不可能有這種離譜的航速。
只有在進出港、內河航道或是乾脆被駁船拖行的時候,才會降低到5節以下。
“航海部門,目視確認一下勇敢號的情況!”
林曦率先做出反應。
對於10節以下的低速目標,對海雷達因為資料積累問題,有時會給出誤差很大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