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對於美國人來說,華夏的第四代戰鬥機突然降臨到眼前固然有些難以接受,但自家空軍畢竟已經裝備了近200架的f22a,並且有著更加豐富的隱身飛機使用經驗,無論在現實還是心理層面上,都仍然佔據著明顯的優勢。
除此之外,成本更低、用途更多的f35也已經進入了高頻次試飛階段,儘管其中的垂直起降型和艦載型還有不少麻煩需要解決,不過最基礎的陸基型號至少在目前看來還算順利,僅美國自己的預計裝備數量就將對標f16,達到驚人的1500架以上,如果再算上盟友的採購量,那大概還要翻倍。
因此就目前的情況判斷,只要十拿九穩的f35專案不出什麼大問題,那就算華夏的新一代飛機在質量上不落下風,自己靠堆數量也足以淹死對手。
所以,他們的危機感雖然存在,但主要還是來自於持續數十年的技術優勢可能被抹平。
至少在現階段,還絕不會有任何“我們已經比不過華夏軍隊”的想法。
可這個世界上並不只有華夏和美國兩位玩家。
2009年這會兒,網際網路的傳播效應已經初具規模。
事件一旦發酵起來,所造成的影響往往很難被完全控制。
而上級在制定首飛計劃的時候,顯然沒有考慮過其它國家的感受。
或者也可能是考慮過,但覺得不太重要……
當天的稍晚些時候。
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阿穆爾共青城。
加加林飛機制造廠。
作為全俄羅斯橫跨十一個時區的領土中最東端的城市,這裡甚至比華夏時間還要晚上兩個小時。
剛剛吃過晚飯的航空工程師米哈伊爾·斯特雷勒茨緩步來到剛剛新建成不久的c16車間,準備晚上再加一會兒班,檢查剛剛組裝到位,還尚未完成除錯的最新型離子鍍生產線。
得益於前些年與華夏的深度合作,他們聯合飛機公司(uac)得到了相對充分的資源,得以在吸波材料方面加大投入,總算是讓奧布寧斯克技術研究所趕在t50專案首飛之前交付了一批試用型產品。
但聯盟解體的餘波影響深遠,僅靠走出幾手妙棋根本不可能完全破局——
同樣也是因為跟華夏的深度合作,他們在幾年前把本來應該用於修復和重建離子鍍裝置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全都作為出口產品交付給了對方。
而中間十餘年的混亂也導致大量技術人員流失,甚至包括斯特雷勒茨本人,都是在青黃不接的情況下被強行拔上來,頂替年齡過大,已經無力承擔一線研發任務的米哈伊爾·西蒙諾夫,以及還要兼顧行政管理的米哈伊爾·波戈相。
沒錯,三個人的名字還碰巧都是一樣的。
作為蘇聯教育體系下培訓出來的工程師,他的理論功底當然沒什麼問題,不過仍然嚴重欠缺經驗,尤其是管理經驗。
結果現在事到臨頭,才發現之前光顧著材料的事情,沒考慮到現有裝置根本無法滿足鍍膜所必須的能量要求。
不僅機外塗層,甚至連部分關鍵大部件的鍍膜工序都受到了影響。
事已至此,莫斯科方面乾脆拍板,在共青城新建一個全新的鍍膜生產中心。
也就是斯特雷勒茨正在重點關照的c16車間。
實際上,斯拉夫人的工作習慣堪稱鬆弛。
除非有人在後面拿著小皮鞭監督,否則很少會主動加班。
所以一般情況下,晚飯後就只有幾個工段主管會到場,也不會真的動手幹什麼工作,而是提前做好第二天的任務安排,爭取把本來的幾個小時時間利用到極限。
但今天,斯特雷勒茨剛走到生活區和工作區之間的分叉路口,就注意到整個c16車間內燈火通明,而不像往常一樣,只有二層側面的一間小會議室亮著燈。
一開始,他只當是某個粗心的安全員忘了關燈。
這在共青城實在不算罕見。
然而,正當斯特雷勒茨加快腳步來到門口,準備找到相關負責人象徵性說上兩句的時候,卻注意到原本應該等在小會議室的一眾手下們,此刻正簇擁著一名西裝革履、頭戴安全帽的人在裡面轉悠。
加加林工廠屬於軍事重地,哪怕再怎麼鬆弛,也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進入到核心區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