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的稍早些時候。
隴原省南部,岷山山脈。
縱然時節還是八月下旬的仲夏,但西南部山區卻仍然能感受到些許涼意。
朦朧的薄霧當中,郭林裹緊迷彩服領口,眯眼望向遠處盤旋的兩架直12B直升機。
“郭總,三號吊裝點風速突然增大到15米每秒!”
工程連的通訊員從臨時搭建的指揮帳篷裡探出頭,手中的對講機滋滋作響。
郭林舉起望遠鏡,看到貨箱的鋼纜正在劇烈震顫,幾名地面引導員揮舞著熒光指示棒拼命示意直升機爬升。
旁邊的陸航團長張錫樣上校這會兒已經在無線電裡下達指令:
“在峰頂更高處維持盤旋一段時間,等這陣橫風過去!”
他的手臂在上個月的一次任務中受了些傷,所以今天只能待在地面進行指揮。
原本以直12B在設計時的指標,完全可以短時間抗擊20m/s的八級大風,但岷山的山脊海拔普遍在35004000米以上,空氣相對稀薄,加之機身下方吊裝的矩形貨箱在氣流中微微晃動,把原本靈巧的直升機變得像是一隻笨拙的鐵鳥。
“這鬼地方的地勢像個天然風洞,氣象預報還是有點太樂觀了……”
廖永才不知何時已經來到郭林和張錫祥身後,粗糙的手指在旁邊的等高線地圖上劃過一道弧線,指向附近的另外一處山脊線:
“是不是考慮執行B方案,四號平臺是個背風口,的解除安裝難度應該比這裡低一些,而且距離也符合要求……”
郭林低頭看了眼地圖,眼神中流露出一絲猶豫:
“選定的點位在距離上肯定都沒問題,但四號平臺的角度有點彆扭……”
廖永才則堅持道:
“強風不光是對運輸和裝配過程有影響,這YLC1雷達可不是7010那樣固定在地基上面的大傢伙,也會受到外界因素干擾……”
話音未落,就聽見遠處傳來金屬扭曲的刺耳聲響。
兩人同時轉頭,只見貨箱側面的固定架擦過突起的巖壁,迸濺出一串火星。
郭林頓時感覺一陣汗毛倒豎——
幸虧那裡面裝著的只是底盤和天線基座之類的機械裝置,只要貨箱外部結構完好就問題不大。
如果是價值上億的寬頻數字陣列模組,那麼任何劇烈碰撞都可能導致精密晶振報廢。
他趕緊朝著張錫祥點了點頭:
“張團長,改在備用四號平臺解除安裝!”
收到命令後,直升機群旋即調整隊形,像遷徙的雁陣般掠過犬牙交錯的山脊。
廖永才望著重新隱入雲層的機群,忽然笑起來:
“聽說早年間甘巴拉雷達站建站那會兒,有些東西甚至都需要拿人力或者騾馬才能馱到山上……”
張錫祥放下無線電,舉起軍用水壺狠狠灌了兩口水,然後長舒一口氣:
“說實話,這次也不容易……”
他指了指另一邊正在懸停、若隱若現的直升機:
“直12B在換髮之後,外部吊運能力達到了2500公斤……要是沒有這幾架提前交付的新飛機,還有飛行員最近積累了不少複雜地形的飛行經驗,在岷山這高度恐怕都吊不起來。”
一部完整的雷達需要拆分成大約68個貨箱才能完成空運,如果出動米26,在理論上倒是可以省去這種麻煩,但實際卻很難在這樣的海拔和環境下保證安全……
一直折騰到午後時分,六個迷彩塗裝的貨箱以及一部輕型吊車才終於被穩妥轉移到了半山腰的一處平臺上,工程連的戰士們隨即開始架設輔助裝置,深灰色的光伏板和亮銀色的除錯天線在烈日下泛著金屬光澤。
“說實話,你們這個雷達選址是真的刁鑽……”
任務中最有挑戰性的部分已經完成,剩下的都只是一些人員運輸之類的小活,張錫祥整個人也變得精神了不少:
“我本來以為之前在堰塞湖邊上做單輪懸停就已經很極限了,沒想到跟今天一比還是小巫見大巫。”
郭林聞言輕輕嘆了口氣:
“沒辦法,這已經是綜合下來難度最低的一個方案了……總共7面天線,只有這一部比較費事,最多再算上3號天線距離鐵路線比較近需要額外偽裝一下,剩下都是把雷達車開到位置就算完事……”
這地方的晝夜溫差極大,早上還讓人瑟瑟發抖,中午就大太陽直接懟到頭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