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幕,讓另外幾人終於不用再尷尬下去,而是發自內心的驚撥出聲:
“啊?”
乾燥的沙漠地帶上空並不會產生明顯的音爆雲,如此離譜的視覺效果甚至一時間讓人難以判斷導彈是否突破了音速。
有那麼一瞬間,他們還以為是發射出現了問題。
但尾跡卻仍然穩定地朝著更遠的地方延伸而去,而且越來越快,完全不像是失控的樣子。
直到將近半分鐘之後,空中才第二次炸開一朵絢爛的煙花。
這一次,副駕駛位置上的林成剛甚至回過身來,跟程廣偉擊了下掌……
……
正所謂望山跑死馬,雖然導彈發射的位置看著好像不遠,但車隊還是開了差不多20分鐘,才終於看到部署在臨時公路邊上的四個導彈發射陣地——
實際最一開始,參與本次測試的就只有經過一番大改、換裝了全新導彈的新型彈炮合一防空系統。
但隨著CT1推進劑及其改進型CTK2推進劑的陸續研發和投產,又有另外幾個分別屬於陸海軍的型號參與進來。
尤其海軍正在為驅護艦尋求一種體積小巧、結構簡單、備彈量大的末端防禦導彈,用於對標美軍的RIM116“拉姆”,幾乎正好壓在了CT系列推進劑的甜點上面。
由於直徑極小(僅有約130毫米),混合推進劑定型能力差、工藝成本偏高的劣勢完全被抵消,而燃速快、含能高的優勢又極其適合短程導彈的發揮。
只不過,林成剛今天之所以頂著漫天黃沙和大太陽過來,卻是因為另外的一個型號。
或者嚴格來說,是另外一個型號所驗證的技術。
就在那部海軍發射器的大約50米外,一輛底盤形似道爾M1的履帶底盤防空導彈正在旋轉發射塔。
從已經掀開的蓋板和尚未收起的雷達來看,剛才射出那兩枚導彈的,應該正是這部發射器。
見到車隊魚貫而入,程廣偉的助理劉錫雲放下滑鼠,從旁邊一輛用裝甲運兵車底盤改造而來的指揮車上跳了下來。
腋下還夾著一個資料夾。
“程總,林研究員。”
他一路小跑地來到依維柯前面,簡短打過招呼之後,把手中的檔案交給了剛剛下車的林成剛:
“從今天早上開始,我們一共對換裝了CTK2型推進劑的防空導彈進行了三輪總共六次靶試,其中五次成功命中了從1.5km到25km不等的目標,證明CTK2型推進劑在不同電壓下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燃速特性,還有一次0.8km的沒能命中,導彈成功點火但在最後階段失去動力,啞彈已經被安全回收,原因正在分析。”
林成剛點了點頭,一邊聽取對方的總結,一邊翻開資料夾簡單瀏覽了一遍其中的內容。
CTK2型推進劑,是他受到常浩南思路的啟發在CT1型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出的型號。
CTK,也就是超級高能控制的縮寫。
由於固液混合的獨到特性,CT系列推進劑的基體可以很容易地摻混硝酸羥胺等對電敏感的材料,當裝有電極並且施加所需電壓的功率時,固體推進劑點火併繼續燃燒,直到斷電或電壓降低到燃燒的閾值水平以下。只要通斷電,就可以多次點燃和熄滅。
在經過不多的幾次測試後,林成剛又將配方升級,將僅有點燃和熄滅兩種狀態的CTK1升級為可以透過電壓強弱靈活調節燃速的CTK2。
也就是目前正在測試的型號。
使用CTK2型推進劑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速燃高加速度短射程和緩燃低加速度長射程之間切換,並且在飛行末端仍舊具備透過動力調整飛行姿態的能力。
在林成剛看來,自己悄無聲息整出來的這個大活,應該會在後面吸氣式高超音速導彈的研製當中起到非同尋常的作用,從而一舉成為整個研發團隊當中的關鍵角色。
然而,此時的他還不知道——
由於動力被改為雙模態超燃衝壓發動機,吸氣式高超方案對於火箭助推器的需求,已經被降低到了一個難以想象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