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使用的中繼平臺,當然不是指剛才那位同志說的有線和無線之間的中繼,而是無線通訊過程中的中繼,未來會是衛星,而現在的測試中是平流層飛艇,這個平臺已經透過了效能測試。”
“因為使用了全新的網路編碼技術,因此即便在複雜電磁環境下也可以保證極低的誤位元速率和延遲,雖然還不敢說和有線網路處於同一水平,但至少比過去……或者現有的無線傳輸技術要可靠很多。”
這一番話,可是把在場的不少人給整懵了——
最早說要改進TCP協議的人不是您老自己嗎?
怎麼現在又說我們高估這件事的難度了?
面對著十幾張懵逼臉,常浩南也沒賣關子,而是擦掉了自己剛剛在黑板一面上畫的小三角和圓圈,重新補上了一張新的示意圖。
一邊畫一邊解釋道:
“其實,在有線和無線傳輸中間設定一箇中繼點的思路,不能算有問題。”
“嗯?”
郭林當即就有點繃不住。
他剛才信誓旦旦地把人家批評了一通,要是最後發現說錯了,那回旋鏢可就全都紮在自己腦袋上了。
常浩南故意停頓了一會,然後才反過來找補了一句:
“當然,郭總後面的批評也沒錯。”
“呼——”
郭林總算長舒一口氣,差點爆表的血壓也跟著降了下來。
“我們可以增加一種探查代理來探測和快取發往可移動的主機的TCP資料段,以及回傳的確認資訊。”
常浩南在代表有線資料段的部分上畫了個反向的虛線箭頭:
“當探查代理發現有TCP資料段在定時器超時之前停止,但未收到從那裡返回的確認,或者是收到了重複的確認時,就意味著有線部分出了問題,需要拋棄原來的資料段重新傳送……”
“而如果反回的確認一切正常,但整個傳輸還是出現了傳輸故障,那就說明問題出在無線部分……”
“具體的實現策略還需要一些測試,但因為誤位元速率不高,所以路徑MTU減去TCP和IP的首部大小一般即可獲取最佳效能……”
“……”
常浩南提出的改進方案並不複雜,大概只需要幾周,最多一到兩個月就能完成,並且基本都是軟體,或者一些小規格硬體層面的措施,可以很容易地在機艙內進行操作,甚至不會影響到空警2000原型機的總裝進度。
至於下面的聽眾則是面面相覷。
雖然沒人直接說出來,但他們臉上的表情卻分明流露出了同一個意思——
這就完事了?
之前郭林剛發現這個問題的時候,包括剛才常浩南帶著他們進入這間休息室的時候,那個凝重的氣氛讓人一度以為空警2000整個專案都要因此而推遲。
結果就這?
而常浩南,自然也看出了眾人的心理。
“到這裡,只是解決了TCP協議針對幾種傳統通訊鏈路的最佳化,所以確實比較簡單。”
他稍稍上前一步,不緊不慢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