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能夠參與到空警2000專案裡的技術人員來說,或許最開始面對一大堆資訊時還會感覺到麻爪,但是現在,常浩南已經把需要處理的資料型別分成兩個大類,自然很快就有人想通了其中的關節:
“常總,對於您說的第一類,需要時效性的資料,或許可以在通訊分系統的乙太網傳輸層採用UDP協議來實現儘量多而快地實現資訊傳遞,至於第二類,我認為在TCP協議的基礎上進行一定改進,使其能夠適應有線與無線混合的網路介質即可。”
這一提議很快得到了一部分認同的反饋:
“我記得,前幾年就有學者提出過,在有線和無線傳輸中間設定一個小的中繼站,功能只是簡單地在連線間雙向複製分組,這樣,在傳送方到中繼站的第一個連線上出現傳輸超時則使傳送方放慢資料傳送速度,而如果在中繼站到接收方的第二個連線上出現傳輸超時則加速重發”
“……”
不過,也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
“可是UDP協議從原理上就不夠可靠,真的適合用來傳輸軍事資訊麼?”
“但除此之外,似乎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
一時間,整個會議室裡陷入了激烈的爭論當中,誰也無法在短時間內說服另外一群人。
而常浩南卻並沒有馬上加入其中,而是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悠哉地喝了兩口水——
以他現在的位置,雖然並不是空警2000專案的負責人,但只要做出表態,那麼大機率就會變成最終決定。
畢竟,郭林和梁紹修兩名總師,都跟他關係匪淺。
所以,他現在逐漸傾向於做出一部分引導,但不馬上發表意見。
至少給其他人充分交流的空間。
不過,還沒等常浩南再次開口,剛剛一直在當小透明的郭林就站了出來:
“我倒是覺得,UDP這塊不是什麼問題,因為預警機也好,戰鬥機也好,它們作戰系統的傳輸層和控制層都是分開的,完全可以在傳輸層採用UDP協議,轉而在應用層採用回傳校驗的方式來保證資料的可靠性。”
不管怎麼說,郭林才是字面意義上負責空警2000機載裝置的總設計師。
因此,周圍也隨之安靜下來。
郭林朝著常浩南的方向看了看,在確認後者並無補充內容的意思之後,才繼續道:
“問題還是在TCP上面,要如何針對HF/VHF/UHF通訊鏈路,以及衛星通訊鏈路這些不同的網路形式最佳化TCP的效能。”
“剛才確實有位同志提到了一個思路,很不好意思我沒注意到是誰,但估計這位應該不是我們電科集團的……”
說到這裡,他的語氣當中帶上了些許笑意;
“因為你說的那種通訊方式,其實不符合TCP的語義,所以在工程層面要實現起來會非常複雜……”
會議室另外一邊,有個人露出了略顯尷尬的表情。
他確實是一名來自鎬飛集團的工程師,並非通訊領域出身,只是突然想起自己過去看到的一篇論文才選擇開口表態。
結果果然鬧出了點笑話。
好在這是專業領域之外的事情,倒也沒人會太過在意。
由於郭林的話已經起到了給討論收尾的作用,所以常浩南也不再繼續沉默,而是重新起身回到了會議室最前面:
“其實……大家對於最佳化TCP協議的難度有些高估了。”
他輕輕敲了敲黑板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