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可能只透過對一份樣品的一項測試就做出最終決定,但開門紅對於這裡的所有人來說,無疑都是個振奮人心的好訊息。
至少關於產品完全不合格的擔憂可以暫時放下了。
就算後面真的發現一些小缺陷,也未必就沒有補救的機會。
畢竟,原定的3個月,保底四個月時間,這才過去了不到40天而已。
按照這個效率,足夠對面搞四批樣品出來……
“除了尺寸以外呢,尤其是加工缺陷是否嚴重?”
波迪上前兩步,湊過去對著螢幕看了兩眼:
“我記得之前看過華夏那邊的幾篇論文,他們的技術路線應該是鐳射熱加工,那氣膜孔表面的形貌……”
常浩南當年的那篇Nature,影響力可謂相當巨大。
正所謂要想騙過別人,首先得騙過自己。
在他的論文發出去之後,華夏國內研究材料加工,尤其是金屬材料熱加工的技術人員紛紛湧入這一方向,短短几年內就發表了不少有一定水平的文章。
當然,這倒也稱不上是浪費資源。
科研嘛,有些時候就不能追求價效比。
在大多數情況下,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成果,也都是從大量學術垃圾當中篩選出來的。
就像上面那些研究。
雖說直到最後也沒能搞出另一種可用的工程裝置,可畢竟還是深挖了多種系別金屬材料的特性,至少積累了不少有意義的資料資源。
而且在客觀上,也確實起到了很好的迷惑作用——
儘管已經有部分前沿學者開始重新審視連續鐳射熱加工這條路線的可行性,甚至從原理上質疑其應用潛力,但不管怎麼說,當前的主流研究方向仍然沒變。
以至於就連波迪這樣的高階工程師也未能免俗。
“完整的形貌情況需要去電鏡那邊做破壞性測試才能知道,大概還得等個……三四天吧。”
拉普華茲博士搖了搖頭,回答道:
“不過,從我這邊的測試結果基本可以推測,應該不會有特別明顯的重熔層,否則孔道形狀的達標率不可能像現在這麼高……另外由於一樣的原因,晶相情況應該也不會出現特別明顯的變化。”
“至於裂紋……這個不好說,無論是直接觀測,還是檢測相對緻密度,今天都應該是來不及了……”
聽到這個判斷,波迪有些疑惑地皺了皺眉:
“沒有重熔層……”
他從不遠處的托架上拿起一個渦輪盤,朝著日光燈的方向舉起來凝視了片刻。
用肉眼自然是不可能看出什麼端倪來的,因此他很快就自嘲地搖搖頭,然後放了回去:
“其實兩年前那會我就思考過,華夏人到底準備怎麼解決熱熔效應,還有合金組織缺陷這些問題……”
“後來我還和阿普爾頓實驗室的馬丁·博克教授聊起來那篇華夏論文,他也覺得雖然裡面的理論部分非常精妙,但是以華夏當前的工業水平,很難真正製造出符合要求的裝置……”
對於波迪來說,遄達900固然重要,但說到底也只是系列型號當中的一個而已。
相比之下,他對於華夏人加工這種氣膜孔的手藝更加關心。
“這就不是我關心的問題了……”
拉普華茲聳了聳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