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很快驗證了常浩南的猜想。
僅僅三天過後,鎬發集團副總經理任炳達便親自赴京,向集團領導層進行了一番彙報。
表示西羅公司正式發函,詢問能否代為加工一種航空發動機渦輪元件上的複雜結構氣膜孔。
並且還帶來了詢問函的原件,還有和英方代表喬治·布林,以及亞當·惠特爾的會談紀要。
趁著朱霖育和林左明詢問情況的功夫,他機率性地從頭到尾翻了一遍。
其中並沒有特別值得關注的資訊。
倒也不算意外。
會議紀要這東西,是雙方各自儲存一份的。
華夏這邊當然無所謂,但英國方面未必願意把一些重要內容呈現在紙面上。
在另外兩人問過幾個非技術問題之後,常浩南總算得著機會,開口問道:
“任經理,對方有沒有提到過,這種航空發動機渦輪元件的一些具體技術特徵?”
說話間還稍微調整了一下自己座椅的位置,避免讓場面過於接近三堂會審。
“會談過程當中沒有。”
任炳達幾乎沒有任何遲疑地搖了搖頭:
“但是在談話結束後,惠特爾和我提起過,說不用擔心對渦輪結構不熟悉,因為和一種我們正在生產的型號很接近……”
這個有點謎語的描述,讓對面三個人面面相覷。
要說鎬發集團正在生產的、還跟羅爾斯·羅伊斯有關係的型號,那首先想到的當然是渦扇9。
但是英國人在航發層面早就放棄了整個斯貝系列,不可能再整出個需要和華夏合作的新產品出來。
那剩下的就只有渦噴8,M250,以及D436了。
前兩種也是怎麼想怎麼離譜,於是……
“三轉子……”
常浩南很快捕捉到了關鍵詞。
在羅羅當前的產品線當中,兩種挑大樑的渦槳發動機其實是早年間收購的艾利遜公司產品,用的是單轉子+自由渦輪,當然也可以說是某種雙轉子設計。
而原汁原味的英式三轉子,就只有……
遄達系列。
當這個答案在他腦海當中蹦出來的時候,就算是經歷了大風大浪的常浩南,呼吸也不由得停滯了那麼一瞬間。
這可不是M88或者SeA650這樣的小打小鬧。
整個遄達系列發動機當中,最小的一種是推力“只有”28.5噸的遄達600。
但因為麥道MD11、波音747400X和波音767400ER先後告吹,導致其成為了羅羅公司少有的,因為沒了裝機物件而導致航發專案取消的型號。
華夏航空工業限時體驗卡了屬於是。
而其餘還在發展的型號裡面,最小的一種遄達700子型號也有31噸推力……
31噸!
前一世直到常浩南重生那會,華夏雖然已經造出來了第四代發動機渦扇15,但仍然沒有一個達到這種推力級別的型號。
可以說,遄達系列發動機就是歐洲,乃至世界航空運輸業的基石之一。
而現在,一個參與其中的機會,就擺在自己面前。
“我覺得,還是不要這麼快就做決定……”
林左明此時剛好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