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
慄亞波明顯愣了一下。
他之前的研究,包括目前正在完善實驗資料的那篇論文,研究物件都是不同厚度的碳纖維增強基複合材料(cfrp)板,而且常浩南之前也沒提過更換研究物件的事情,怎麼突然之間就改成金屬材料了?
看著一臉茫然的慄亞波,常浩南笑著解釋道:
“我最開始也是準備繼續原來的思路,研究加工碳基復材來著。”
“不過最近我又思考了一段時間,發現按照電子和晶格的能量傳遞理論,鐳射與被加工材料之間的關係會受到電子熱導率、晶格熱傳導係數、還有電聲耦合係數這類特徵引數影響,但是碳纖維,即便是多鋪層之後的碳纖維,各向異性仍然太強,對於可控加工來說是個巨大的麻煩。”
“反倒是金屬,包括合金材料,因為電熱特性已經被研究的相對清楚,所以更適合作為我們研究的切入點,先易後難嘛……”
實際上,他還有另一層原因沒講出來——
眼下這會,即便是美國、日本、德國這些行業領頭羊,在cfrp材料的應用領域也相對保守。
尤其在航空航天領域,幾乎都是作為錦上添的部分。。
而華夏在cfrp材料領域的研究積累則更是薄弱,商業化水平幾乎完全空白。
除了一些低標號的試驗品以外,航空級產品幾乎100%依賴進口。
相關的論文和專利,也都處在比較混沌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大力氣開發出一種針對cfrp的新型加工方式,至少在短時間內的作用不大。
但金屬就不一樣了。
別的不說,渦扇10那渦輪和燃燒室內壁氣膜孔,還等著新工藝來提高生產效率呢。
至於為什麼慄亞波對此事不知情……
因為常浩南是在海拉爾等待合適溫度視窗的那段時間裡才想通這一層的。
還沒來得及通知他。
“可我的那篇論文已經基本寫完了……”
慄亞波覺得有點手足無措:
“要不要也把金屬材料作為研究物件,再添進去一些內容?”
“那倒不用,你把文章發給我看一下,如果沒什麼大問題的話儘快投稿。”
常浩南擺了擺手:
“你那篇論文最主要的作用,一是達成畢業條件,二是讓業內誤判我們具體的研究方向。”
聽到這裡,慄亞波和姚夢娜同時面露疑惑。
常浩南此前並沒有把第二條理由跟任何人說出來過。
不過現在。
已經不用藏了。
“這個課題,接下來的動靜會比較大,肯定是藏不住的。”
常浩南解釋道:
“我們國家在鐳射領域的硬實力相比發達國家還是弱上不少,如果讓別人在很短時間內就判斷出我們的技術路線,那大機率能領先我們後來居上。”
之前,他對於鐳射加工方向的研究基本停留在興趣以及技術儲備方面,所以自然也是以本實驗室,最多加上京航大學的力量為主。
但如今這個課題已經和渦扇10的生產定型聯絡起來,那麼他作為型號總師,肯定要調動起手中一切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