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一些穿著空軍軍裝的同志,眼睛裡面都在冒光。
8噸多的載荷是什麼概念呢?
相當於掛著一架殲7在飛。
華夏空軍目前裝備的體量最大的作戰飛機是轟6D,也只有9噸的最大載彈量而已。
實際因為沒那麼多掛架,所以最多的掛載方案也就是56噸。
而如今一架戰術飛機甚至都能拿出同等水平的能力……
擱在過去屬於完全不敢想象的事情。
看著眼前這架張牙舞爪,甚至流露出些許殺氣的飛機,負責規劃鑑定任務的幾名代表突然覺得,自己設定的鑑定方案似乎還是有點保守了……
……
儘管儀式是在盛京舉辦的,但設計定型鑑定本身卻要以鎬京為中心開展。
畢竟試飛院就坐落在這裡。
再針對不同的環境,分別前往海拉爾、日喀則和陵水等幾個典型氣候下的機場完成部分科目。
所以,鑑定任務正式開始之後的第二天,一行人便分了幾個批次,和參與試飛的三架飛機一起,轉移到了鎬京。
常浩南本人其實已經有一陣子沒到過這裡了。
這次過來,發現閻良機場跟幾年前相比,已經有了不小的區別。
至少遠處的塔臺,還有跑道設施,都明顯能看出來經過了翻新。
一架塗著試飛員彩色塗裝的伊爾76運輸機,正停在不遠處的地方。
機身側面刷著“760”三個黑色數字。
而如果仔細看的話,還能發現這架飛機跟普通的伊爾76不同。
它只有三臺D30KP2發動機。
左翼內側位置,是一個形狀明顯不同的吊艙。
身為重生者,常浩南當然知道這架飛機的身份。
屬於華夏試飛院的760號飛行試驗平臺。
作用和過去用圖16改的086號差不多。
但相比於只能把發動機吊在機身下方的086號,這架上單翼的伊爾76顯然空間更大,甚至能支援吊載GE90這種3.5米直徑的巨型發動機。
並且也能在機艙內安裝更多的測試裝置。
只是在常浩南的印象裡,這架飛機上一世是在2004年才被華夏購入,2005年才轉移到閻良的。
現在提前了5年,對於他這個航空動力集團的高層管理來說,顯然是一大利好。
所以,一直到走下飛機,常浩南的視線都還不自覺的在往那個方向瞟。
在停機坪上接機的,是剛剛繼任不久的試飛院副院長兼試飛員學院院長,黃炳辛。
也是執行殲轟7和殲8II首飛任務的飛行員。